本報記者 王寧
1月22日,集運指數期貨早盤跌幅進一步擴大,盤中一度跌破1800點,臨近尾盤多頭大幅拉升,盤終漲幅超4%。1月份以來,主力合約2404整體呈現沖高回落之勢,月內最大跌幅超過43%,期間時有客戶出現穿倉現象。
在集運指數期貨大幅波動背景下,企業運用衍生品工具進行成本和風險管理難度增大?;诖耍辔粰C構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航運運價本身存在高波動特征,涉及相關產業鏈較多,包括油氣運、集裝箱運、天氣類等;就集運指數期貨近期運行情況來看,市場應加快豐富衍生品“工具箱”,可推出包括集運指數美線期貨、鐵礦石和煤炭干散貨運輸指數期貨等。
月內維持較大波動
1月份以來,集運指數期貨整體維持大幅波動態勢。本月初,主力合約2404一度創出歷史新高,達到2650高點,隨著波動加劇,主力合約2404曾跌至階段性低點1506點,盡管目前來看有所反彈,但1月22日,主力合約2404再度演繹過山車行情,早盤跌幅一度突破7%,跌穿1800點,尾盤10分鐘,多頭迅速拉升,盤終逼近2000點,全天漲幅達4.07%。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航運高級分析師蘭淅向記者表示,集運指數期貨近期盤面波動較大,主要在于現貨市場遠期供需不確定性偏高,以及即期基本面表現相對弱勢所致,市場缺乏有效向上驅動支撐。當前,主力合約2404嚴重貼水現貨指數,基本上覆蓋春節期間的預期價差。
“供需基本面仍呈現供弱需強格局,部分船運公司選擇繞行所造成的缺艙和缺箱現象,仍在繼續影響即期運價。”中糧期貨航運研究員塔林夫向記者介紹說,主力合約2404持續下跌表明市場對紅海局勢當前的情況下淡季價格進行重新定價。
今年以來,集運指數期貨歷經多個封停板行情,交易所及期貨公司先后實施相關措施,截至目前,市場交易熱度在逐步下降。國元期貨研究咨詢部負責人吳菁琛告訴記者,集運指數期貨交投熱度呈現下降態勢。從成交量來看,周成交量大幅萎縮,例如主力合約近一周成交量為45萬手,而1月份第二周成交量則是50萬手,1月份第一周成交量為62萬手,這與2023年最后一周和2023年12月份的前三周幾百萬手成交相比,交投熱度下降明顯。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官網顯示,1月22日,集運指數期貨主力合約多空持倉均有出逃跡象,成交量也有下降。數據顯示,前二十大主力席位中,中信期貨和宏源期貨在多頭減倉明顯,均在100手以上;國泰君安、方正中期和申萬期貨,在空頭持倉減倉明顯。
建議進一步豐富“工具箱”
由于航運市場多空基本面仍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期貨市場多空分歧仍在持續,資金反復交投導致盤面波動較大,這對于產業企業來說,風險管理成本和不可控因素也在提升。
“目前來看,節后航運市場供應缺口仍有超預期變化可能,這對出口企業將造成較高風險。”蘭淅表示,而對于有穩定出口需求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可考慮在節前低位布局買入套保策略,以規避節后運力大規模緊缺帶來的運輸成本上升風險,但也要時刻關注利空基本面變化所帶來的潛在沖擊。
此外,也有機構對于完善工具鏈提出建議。“航運市場本身具有彈性高、波動大特點,市場可擇機推出油氣運、干散貨航運和集裝箱航運期貨,進一步豐富衍生品‘工具箱’。”塔林夫認為,結合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上市的經驗,加快推出集運指數美線期貨,以及鐵礦石、煤炭、糧食干散貨運輸指數期貨等。此外,由于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風險因素,例如極端天氣對農業影響,航運價格高波動對物流、加工企業等成本控制影響,以及電力價格波動對工業的影響等,這些風險將提升實體企業對各類指數工具的需求,并對衍生品風險管理工具數量和策略提出更高要求,有大量的空白需要填補。
吳菁琛也補充表示,目前海外市場地緣風險升級,對全球安全形勢和國際秩序造成一定影響,這也導致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頻繁波動。產業企業應通過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完善自身風控體系,在當前背景下更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編輯 才山丹)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