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1月19日,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國150家期貨公司合計實現凈利99.03億元,相較2022年同期的109.89億元降幅達9.88%。去年12月份,期貨公司整體實現凈利11.08億元,環比上漲62.17%。
中期協數據顯示,全國150家期貨公司共分布在29個轄區。其中,去年12月份,凈利排名靠前的有上海、北京、浙江、廣東和深圳的期貨公司,均在1億元上方。同時,全市場合計交易額為48.02萬億元,環比下降12.52%,同比略有增長;交易量為7.18億手,環比下降11.64%,同比增長超8%;營業收入48.56億元,環比大增44.18%;凈利潤11.08億元,環比大增62.17%。
“全年的投資或理財收益全部計提,為12月份期貨公司凈利貢獻了很多,這從當月手續費收入能夠有所體現。”北京某期貨公司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12月份,150家期貨公司凈利環比有所增長,可能與期貨公司投資或理財到期、相關收益計提到當月所致。
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全市場手續費收入為24.67億元,環比增幅為29.79%,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幅相比確實不高。不過,在凈資本、資產總額、凈資產和客戶權益方面,均出現一定增長態勢。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150家期貨公司合計凈資本為1235.52億元,環比增長5.33%;資產總額為1.65萬億元,環比增長0.28%;凈資產為1952.58億元,環比增長0.94%;客戶權益為1.42萬億元,環比增長0.26%。
雖然去年12月份全行業經營數據表現偏好,但從全年來看,仍有所欠佳。數據顯示,2023年,150家期貨公司合計實現凈利為99.03億元,同比下降9.88%;手續費收入為234.65億元,同比下降4.85%;營業收入為400.9億元,同比下降0.17%。
國投安信期貨總經理劉若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制于留存手續費費率、交易所返還比例和利率下行等因素,期貨行業營收和利潤等均有所下滑,這種趨勢預計在2024年將延續。“期貨公司需挺過陣痛期,推動多元化盈利模式形成,更好地服務風險管理需求的客戶,做難而正確的事情,實現縱深發展。”
“去年的現金管理、倉單質押和國債沖抵等業務,利潤率都在下降。例如,現金管理業務,對于期貨公司來說只是沖量的,未有實際收益;國債沖抵業務也是如此。”上述北京某期貨公司高管表示,一方面經紀業務未有較好表現,另一方面其他業務競爭也比較激烈。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