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1月2日,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2023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85億手,創歷史新高,有多達31個品種成交量同比增長超100%,最高增幅更是達到344倍。
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期貨市場2023年總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主要緣于各類投資者對風險管理的需求有所提升和行業多元化服務水平增強等。從具體板塊或品種方面看,作為初級產品的農產品板塊,功能發揮尤為明顯,如大豆1號、大豆2號和豆油期權等多個農產品類期權品種。
去年全市場成交量
同比增長25.60%
中期協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2023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85億手,同比增長25.60%;累計成交額為568.5萬億元,同比增長6.28%。其中,成交總量創歷史新高,成交總額創歷史次新高。
分交易所來看,鄭商所、大商所、上期所的成交量和成交額在全國市場份額占比較高。數據顯示,上期所全年累計成交量為20.6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5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02%和7.11%,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4.24%和26.61%。鄭商所全年累計成交量為35.33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28.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35%和32.58%,分別占全國市場的41.56%和22.59%。大商所全年累計成交量為25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25%和下降8.17%,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9.51%和19.99%。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去年期貨市場成交量創歷史新高,主要在于各類投資者的踴躍參與和市場功能有效發揮所致。
海證期貨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兩年,各類投資者對風險管理需求不斷提升,衍生品作為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可提供有效對沖的投資工具,幫助降低風險,實現穩健收益。同時,隨著中國期貨市場不斷成熟和規范化,市場運行透明度不斷提高,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參與交易。“去年成交量大幅增長還與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有關。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蘇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投資者對市場預期和信心得到提升,從而提高交投積極性。”
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向記者表示,去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數據有恢復性增長因素,加之部分品種行情波動較大,套保及投機性需求愈發增加。此外,行業國際化步伐加快,國際資金參與也較為踴躍。截至目前,中國期貨市場已有23個商品期貨期權品種作為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覆蓋農產品、能化、黑色及有色等板塊,外資在中國期貨市場影響力逐漸擴大,多個品種背后均有外資參與,可以看到,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初見成效。
期權類品種
增幅最高
數據顯示,去年有31個期貨品種成交量同比漲幅超過100%,其中,最高增幅更是達到344倍;同時,從漲幅排名來看,前十個品種均為期權類品種,如黃大豆2號期權、菜籽油期權、花生期權、黃大豆1號期權和豆油期權等。
國元期貨研究咨詢部負責人吳菁琛向記者介紹,從期貨和期權品種表現來看,期權類品種整體成交量同比增長2.63倍。期權作為更為精細的風險管理工具,越來越受到各類投資者廣泛青睞,2023年度期權類品種新增12個,期貨市場正在持續深化中國特色品種創新。
吳菁琛進一步表示,從品種漲幅排名來看,成交量增幅前十名的商品期貨中,農產品占據六席,這也反映農產品板塊期貨管理風險功能發揮更加明顯,積極服務國家初級產品保供穩價。
除了農產品期權外,部分工業品期權功能發揮也比較明顯,如聚氯乙烯期權、液化石油氣期權、甲醇期權和鐵礦石期權等;同時,包括苯乙烯、生豬和玉米等品種成交量及成交額同比增幅也都在20%以上。
記者另從大商所獲悉,去年上市的乙二醇、苯乙烯期權,目前已實現化工期貨期權全覆蓋。同時,上線的期轉現平臺、期現聯動點價業務,擴大降低了廠庫倉單擔保品成本的范圍,不斷提升市場功能,為產業風險管理“降本增效”,服務經濟穩增長大局。
在李強看來,去年期貨業多元化服務能力也有明顯增強。他表示,中國期貨市場已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以期貨公司為例,在以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及投資咨詢業務為主線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服務模式,與實體企業深度融合;此外,多元化服務呈現更鮮明特點,包括個性化和高效化的機構服務項目等。整體來看,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呈現出質效雙升特征。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15:15 | 海爾智家一季度業績穩健增長 AI創... |
15:15 | 最高法:加強對涉新就業形態民事糾... |
15:10 | 中國重汽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龍... |
15:08 | 蘭石重裝下屬兩家子公司入選甘肅省... |
15:07 | 皇氏集團一季度扣非凈利同比增長超... |
15:07 | 安旭生物2024年報解讀:穩健經營筑... |
15:05 | 上交所首單“實驗室經濟”科技創新... |
15:04 | 可口可樂一季度實現營收111.29億美...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