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12月7日—9日,在“2023第九屆中國市場風險管理大會”上,與會專家圍繞當前和未來的經濟形勢和市場狀況深入探討和交流,共同尋求應對不確定性和變化的有效策略,為中國大宗商品行業的市場發展提供有益的建議,為企業風險管理帶來新的思考與啟迪。
“隨著全球經濟不斷發展,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在形成。”北京華融啟明風險管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石建華表示,以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支撐的新的經濟形態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在會上表示,對于大宗商品市場來說,現代供應鏈+平臺經濟是最具潛力和優勢的資源配置模式,以現代供應鏈為核心、以資源配置型平臺為載體,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通過打通產業鏈的難點、痛點、堵點,構筑現代供應鏈體系,進而提升價值鏈,有助于我國實現大宗商品的“資源可控制,價格可承受”,掌握大宗商品定價權。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可以有效促進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有效地連接了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三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互銜接的關系,共同構成完整的金字塔形的商品市場體系。”在胡俞越看來,構建大宗商品安全體系,不僅僅需要健全國內大宗商品供給保障體系、構建海外儲能供給體系、還要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
期貨日報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明在致辭中表示,經過近些年的市場洗禮,不少實體企業已經或多或少地認識到了期貨工具的重要性。可以說,期現結合是實體企業風險管理中關鍵的一步。
與此同時,近年來,期貨市場發展提速明顯,新品種、新工具陸續推出,期貨市場的服務廣度和深度顯著提升。期貨和衍生品法擴展了期貨公司的業務范圍,也使期貨公司從單一的期貨經紀商逐步轉變為綜合衍生品服務商。期貨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領域的創新加速升級,包括基差、場外期權、互換、含權貿易等多種工具在內的綜合性風險管理模式日益貼近產業現實需求,為產業企業的長久穩定經營保駕護航。
“期貨來源于產業,又必將以服務產業風險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根本任務。”王文明表示,舉行此次中國市場風險管理大會可謂恰逢其時,希望此次大會能夠成為一個橋梁,實現期貨市場和現貨產業的“雙向奔赴”。
(編輯 李波)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