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8月,已有23家期貨公司在境外設立26家一級子公司、30家二級子公司
編者按:2020年以來,中國期貨業體量穩步提升,同時行業內競爭也進一步加劇。如何打造差異化競爭力并從激烈的競爭中突圍,這是每一家期貨公司都需要認真面對、絞盡腦汁解決的課題。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近日,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大膽“走出去”、開辟“第二戰場”,一批標桿公司的海外業務更是“開花結果”,成為重要業績貢獻點,也為中國期貨業的國際化大局添磚加瓦。
期企海外業務發展迅速
2006年,南華、永安、廣發等6家內地期貨公司首批獲準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中國期貨公司自此打開國際化大門。2015年后,期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截至今年8月,共有23家期貨公司在境外設立了26家一級子公司、30家二級子公司。
海外期貨經紀業務是國內期貨公司發展海外業務的支點,少數公司以此為基礎建立起多元化海外業務,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比如,南華期貨已成為以橫華國際作為境外控股公司,下屬10家一級子公司、5家二級子公司,以證券交易、期貨合約交易、杠桿式外匯交易、投資顧問服務、資產管理、清算服務、貿易服務于一體,覆蓋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和倫敦四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綜合服務商。
去年以來,南華期貨海外業務表現突出,發展模式頗具代表性。南華期貨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該公司境外金融服務業務中證券、期貨及外匯等經紀業務客戶權益總額為105.78億港幣,同比增長54.69%;境外資管業務規模14.50億港幣,同比增長32.66%,增速顯著高于國內業務。
橫華國際董事長張子健表示,近兩年,橫華國際的整體業務有非常大的突破。橫華國際業務的快速發展,首先得益于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得益于國家出臺了支持中資企業發展的相應政策;其次,橫華國際的母公司南華期貨始終秉持合規經營穩健發展的理念,嚴格將風險管控放在首位,推動橫華國際清算業務的布局,特別是南華期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極大地提升了南華期貨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對海外業務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最后,是橫華國際審慎控制風險,在合規及交易風控層面嚴格按照制度執行。
東證期貨自2018年9月在新加坡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后,最近幾年同樣實現了快速發展。“新加坡在疫情之中一直堅挺,并且正逐漸比肩香港成長為亞洲的經濟與金融中心,這對于我們業務的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促進作用。另外,整個亞洲衍生品市場的巨大潛力也不能忽視,由于中國期貨市場逐漸開放,許多境外客戶和投資者正積極尋求參與交易的機會。因此,這兩年我們的客戶總量和客戶權益不斷創下新高。”東證期貨國際(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魏進寶稱。
助力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
中國期貨公司在海外開拓業務的同時,也推動著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落地。
“在期貨國際化品種的創新業務方面,新永安期貨會選擇和母公司一起合作,充分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一起去解決客戶實際的需要。例如在2021年的時候,我們就與母公司一起完成低硫燃料油‘境內交割+境外提貨’的創新業務嘗試。客戶通過買入低硫燃料油合約進入交割,我們為客戶制定了詳細的交割流程計劃書,母公司協調交割等各個環節,雙方協作共同完成這項業務,不僅是中國期貨從交割端走出去的嘗試,也是期貨公司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嘗試。”新永安國際金控總經理姚律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魏進寶表示,作為東證期貨國際化的排頭兵,其使命就是結合東西方投資者,在合規的前提下,把國際客戶引進來,讓中國客戶走出去。另一方面,也幫助母公司打開海外市場,輻射全球,提高集團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我們把許多客戶引進中國期貨市場,同時也大力開發許多在中國境外設點的國有企業、產業和機構客戶,滿足它們通過期貨和場外外匯產品進行套期保值的需求。”魏進寶說。
據張子健介紹,目前橫華國際已積極完善新加坡交易所20號標膠FOB交割能力和日本TOM交易所3號煙片膠交割設施,具備了倉單交割能力。目前,已有多家東南亞著名橡膠貿易商、生產商通過橫華國際期貨參與橡膠期貨交易。此次倉單生成,也標志著以橫華國際為代表的中資期貨海外公司,在服務境外客戶通過境內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以及倉單交割設施方面的進一步完善。
2020年12月23日,一家香港知名能化貿易公司的5000噸低硫燃料油期貨廠庫標準倉單通過橫華國際期貨在洋山申港國際石油儲運洋山庫區注冊成功。2020年12月25日至31日,低硫燃料油期貨首個合約LU2101順利完成首次交割,交割量總計4.66萬噸,交割金額1.16億元,其中該香港公司通過橫華國際期貨賣出交割5000噸,另一家注冊在新加坡的知名能化貿易公司通過橫華國際期貨買入交割1000噸,并在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有限公司完成提貨。這標志著,“境內交割+境外提貨”這一全球首創的制度設計完成了從理論到業務實踐的轉變。
資本金與人才儲備仍是痛點
中期協副會長王穎在“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提出,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要行穩致遠:一方面要支持期貨經營機構做大做優,推動期貨行業的國際化發展,并建議繼續支持期貨經營機構壯大資本實力,拓展業務范圍,增加收入,加快國際化的步伐;同時也要給予“走出去”的境外期貨子公司更多的政策支持,支持它們與境內母公司發揮協同效用,進一步做強做優境內期貨公司。
期貨公司如何加快國際化步伐,備受各方期待。從目前情況來看,資本金和人才儲備不足仍是行業的主要痛點。
張子健稱,資本金不足一直困擾橫華國際的業務發展。一方面,南華期貨向境外子公司增資,受監管政策限制、審批程序的影響,導致注資過程比較復雜,不能及時解決境外發展資金需求的缺口;另一方面,橫華國際因主營業務為期貨業務,且一直采取積極的發展策略,在銀行融資層面也比較難以獲得認可與支持,銀行往往要求南華期貨提供擔保或保證,受限于國內法律的規定,橫華國際很難直接向銀行融資。近些年,雖然隨著香港中資銀行對國內期貨監管規則及國際期貨業務的進一步了解,已在一定程度上同意向橫華國際提供一些授信支持,但仍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境外子公司接受注資的流程較為復雜,需要克服審批時間較長、審核內容比較復雜并帶有不確定性、審核機構多等這些因素造成的增資困難。因此,作為境外子公司,特別期望能夠簡化母公司對外增資的審批路徑。”張子健建議。
姚律還表示,從境外業務發展來看,期貨公司境外子公司還面臨著國際化人才儲備不足,業務競爭力較弱,以及跨境展業監管的問題。人才結構問題突出,主要體現為中臺投研力量的薄弱和前臺營銷人員的缺乏。
《期貨和衍生品法》第十一章著重關注跨境交易與監管協作的內容,里面涉及很多境外經營機構、境外期貨交易所、境外期貨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條款,使得中國期貨市場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都有了法律的依據。“從境外機構業務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關于境內期貨經營機構轉委托境外期貨經營機構從事境外期貨交易方面,能有更加詳盡和明確的解讀,因為在宣傳手段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大部分境內客戶都是通過母公司了解到境外期貨經營機構,以前這個行為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是《期貨和衍生品法》推出之后,如何界定轉委托,其實業內都希望獲得更進一步的解讀。”姚律說。
人才緊缺、跨境業務監管等問題導致期貨公司境外子公司業務競爭能力嚴重不足。由于海外金融行業競爭激烈、行業整體ROE(凈資產收益率)不高,大多數期貨公司境外子公司業務模式過于單一,經紀通道業務已無法滿足于現有客戶多維度的服務需求,導致最近幾年國內中大型期貨公司的境外子公司偶爾出現結業關門的情況。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