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即,大宗商品能否告別類似5月的暴漲暴跌?
面對大宗商品漲價,國內政策仍然保持高度關注和積極抑制,但上周五美國進一步提出一項6萬億美元的財政政策,讓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不確定性。
樹欲靜而風不止
過去兩周,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三次“點名”關注大宗商品、國家相關部委連續約談國內有關重點企業、證監會抑制市場過度投機并完善大宗商品期貨監管和風控制度等一系列舉措之下,大宗商品遭遇重挫,此前的資金炒作行為明顯減少,現貨市場也明顯回調,帶動期貨市場降溫,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下降,個別品種跌幅一度接近25%。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在這個時點卻選擇繼續大規模放水,再度推高了全球通脹預期。北京時間5月29日凌晨,美國白宮發布了拜登總統任內第一份預算提案。拜登要求在2022財年將政府支出增加至6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萬億元)。此舉直接推動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反彈,國內黑色系期貨迎來3%的普遍漲幅,而銅、鋁、鎳等有色金屬漲幅也達到1%左右。
“中國不再是大宗商品定價中心,而是美國。”高盛集團在最新報告中表示,發達市場的需求恢復迅速,中國作為買家的采購力度可能已被西方消費者的需求增長所超越。美國定價能力增強的直接原因在于美國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而中國卻因為最快從疫情中復蘇,所以沒有推出類似的刺激措施,“市場開始反映出這一點,因為銅價越來越多地受到西方制造業數據的推動,而不是中國的同類數據。中國的廠商反而會因為價格過高而降低對大宗商品的采購力度,但發達國家仍在積極采購”。
高位震蕩可預見
財信研究院宏觀團隊的報告也認為,美國流動性泛濫“助燃”了商品價格。數據顯示,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間,美元指數下降8.2%,年均貶值幅度大于前兩輪商品周期,是抬升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力量。
過去兩周,國內對于大宗商品帶來的輸入型通脹高度關注,監管頻頻出手調控也確確實實震動了全球市場,但是在面對美國近乎泛濫的貨幣擴張和不計后果的財政透支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在未來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而如果美元持續貶值,全球熱錢會繼續流入到大宗商品等保值品市場。
面對市場的新變化,國務院在5月28日的最新表態中更強調,注重用市場化辦法解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從國內外對比來看,面對大宗商品上漲可能帶來的潛在輸入型通脹,國內的措施和手段很多,更何況從生產供應瓶頸、資金炒作等環節來看,美國的未來通脹壓力甚至更大。
可以預見,在美國大規模刺激政策之下,由于供給約束的長期性和需求端恢復的拉長,疊加全球疫情的巨大不確定性,后續大宗商品將呈現高位震蕩格局。而那些放任信用泛濫和金融泡沫的國家,會最終被迫面對超級通脹的威脅和資產泡沫破裂的難題。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