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翠玲○編輯林堅
去年至今,大宗商品市場經歷了一輪“V”形反轉。疫情發生后,大宗商品價格一度跌入谷底,后在系列刺激政策助力下,原油市場引領大宗商品價格逐步抬升。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強勢上漲的同時,也推升全球通脹預期。
大宗商品強勢上漲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漲逾30%、倫敦期銅漲超35%、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連續11個月上漲。國際商品指數——美國商品研究局現貨指數(CRB指數)5月11日報207.55點,年初至今漲幅達24.07%,較去年4月的106.29低點上漲逾95%,創2015年7月21日以來新高。代表國內商品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5月12日收漲至200.03點,年初至今漲幅超過18%。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反映出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世界主要經濟體如中國、美國、歐洲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奠定了全球經濟復蘇基調,為全球需求復蘇提供支撐。
“放眼全球,不同國家、不同經濟部門復蘇步伐并不一致,導致經濟復蘇出現了不對稱性。大宗商品出口國疫情仍較為嚴重,影響全球大宗商品供給,全球經濟不同板塊之間出現了供需錯位,這是全球通脹預期上升最根本的原因。”中國建設銀行(亞洲)經濟學家陳世淵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仍未傳導至消費端
目前來看,通脹壓力仍來自工業部門復蘇,由于原材料端供給相對不足,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加快。但在業內看來,工業品上漲壓力傳導至消費品端目前仍有一定阻力。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大宗商品研究院院長仰炬表示,大宗商品上漲是通脹預期造成的,目前還沒有反映在物價中,因為從上游傳導到中下游還有一個過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通過供應鏈價值傳導,上游的原物料影響中下游,是通脹真實產生的基礎。
“舉例來說,鋼鐵價格上漲要傳導到消費端,不僅要取決于鋼鐵本身自身價格上漲,也要取決于需求端是否已經充分復蘇。當前,全球進入后疫情階段,從經濟實際產出和潛在產出來看,實際產出和潛在產出之前或會出現負缺口,這對消費價格指數有一定抑制作用。”陳世淵說。
對于通脹預期,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由于全球經濟復蘇不同步,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維持高位的時間可能會被拉長到三、四季度。
金融市場經受考驗
通脹上行擔憂加劇之下,投資者風險偏好急劇降溫,全球股市承壓,受影響范圍已經從證券市場向金融市場蔓延。
本周以來,全球風險市場走勢疲弱。截至北京時間12日20時30分,日經225指數累計跌逾4%,新西蘭50指數、韓國綜指均跌超1%。美股本周也連日遭遇拋售,道指周二盤中跌逾600點,當日收跌逾470點,創3個月最大單日點數跌幅。納指當日開盤大幅下跌超過2%,隨后因空頭回補,納指收盤跌幅縮窄。5月以來,納指跌幅為2.64%。
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CBOE波動率指數(VIX)持續攀升,目前報21.84點,創近兩個月來的最高水平。美國銀行證券的策略師薩維塔·蘇伯拉曼尼安的最新研究顯示,第一季度財報中,企業提及“通脹”的數量同比激增了800%。按部門劃分,通貨膨脹在材料、消費和工業等行業的公司中最為普遍。
多位市場人士近期表達了對通脹的擔憂。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達利歐周二在媒體線上活動中表示,拜登政府的經濟計劃增加了通脹風險,過多資金流入經濟體內制造泡沫風險。當前股市估值已經算泡沫。
陳世淵認為,投資者確實會擔憂通脹。因為未來如果央行要調整貨幣政策,風險資產價格會面臨一定調整。未來,經濟發展以及宏觀政策不確定性會導致市場波動性上升。
外匯市場也感受到了通脹的影響,隔夜美元指數一度失守90關口,市場預期美元有進一步跌破90水平的可能。劍橋全球支付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卡爾·沙莫塔表示,由于美聯儲強調寬松政策立場,美元出現有力上漲的可能性較低。
面對通脹上升預期,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
陳世淵建議,未來投資者需要關注疫情防控整體形勢,做好應對不確定性的準備,并精細化投資方向。
“就目前的通脹上升趨勢,投資者可以考慮周期股,并在科技股調整到一定價位后再增加配置。長遠來看,仍然看好科技板塊,雖然黃金是避險工具,但并不建議股票投資者買入。”香港另類投資基金經理、財經智庫國際金融學會資深成員舒時告訴記者。
10:03 | 肯悅咖啡進入“千店時代” 全球首... |
10:02 | 佰維存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86.46%... |
10:01 | 越秀資本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 |
09:59 | 希荻微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6%... |
09:58 | 連續造假遭重罰 ST錦港面臨重大違... |
09:56 | 多方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 讓外... |
09:56 | 螞蟻數科發布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 |
09:55 | 華潤啤酒“扎根土地” 扛起國麥振... |
09:48 | 康隆達發布2025第一季度報告 越南... |
09:46 | 大北農: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多業... |
09:44 | 光峰科技一季度營收穩健增長 新興... |
09:42 | 曹操出行更新招股書:2024年營收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