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2022是資管新規落地元年,投資者也開始意識到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息。資管新規的落地是中國理財行業茁壯成長的重要一步,擺脫剛性兌付的限制和風險。”2月6日,在貝萊德建信理財舉辦的“2023全球與中國宏觀經濟展望”主題直播中,對于2023年中國理財市場發展趨勢,貝萊德建信理財總經理范華表示,隨著理財產品的迭代和投資者對新制度的認識加深,2023年中國理財市場會迎來“百花齊放”,更多元、更創新、符合中國投資者理財需求的產品將會越來越豐富。
2022年權益市場低迷,下半年以債券為底層資產的固定收益產品也面對大幅波動,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下理財公司如何維持投資者的信心?范華表示,“我們相信長期主義,市場波動調整屬于正常的規律,不論是股票市場還是債券市場都會波動,雖然整體來說債券市場的波動會較股票市場小,但并不是沒有風險。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但長期來看,投資者無須過于擔心短期波動的影響。”
范華認為,從理財公司的角度來說,要增強投資者信心,首先,需盡力為客戶在給定風險承受能力下爭取更好的回報,其次,在日常應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做好客戶陪伴,尤其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幫助投資者從心理上渡過難關甚至鼓勵大家適時調整配置,這樣才會在市場好轉時享受到更明顯的回報。“另外,我們相信投資中,資產配置是不變定律,簡單說就是通過分散化、相關性較低的投資,可能實現更有風險收益比的投資結果。”
談及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投資者應該如何配置資產,范華表示,目前我們面對的是資產預期收益下降、資產價格波動加劇的投資環境,面對這樣的環境,在戰略上可考慮三個要點:一是在預期收益下降的環境下,做好預期管理,選擇適合自己的配置;二是資產類別波動加大,堅持分散化投資,選擇相關性低的資產和投資策略降低風險;三是在中國市場,選擇積極管理。
2022年底正式出臺了個人養老金制度,在范華看來,養老投資跨越的時間很長,而且不能立刻享受到投資成果,即便大家多少都理解它的重要性,但不一定都會把它當作是當下急需規劃的事情。
“中國投資者需要的是化繁為簡,清晰了解自己離理想的養老生活還需多少儲備,并認識如何通過理財和各類工具達到投資目標。最重要的一是從現在開始行動,二是相信復利的力量。”范華說。
在范華看來,理財公司在參與建設第三支柱中,一方面,需要配合國家規劃,結合對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理解和理財公司的資源稟賦和優勢,提供符合中國投資者養老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也要承擔為投資者科普養老規劃、投資技巧和認識投資工具的責任。
(編輯 張明富 喬川川)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