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穎超 杜曉彤
回顧2020年的理財市場表現,“固收+”類產品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挺住”基金公司競爭壓力的主力軍。不少理財子公司人士認同增配權益類資產成為大勢所趨。然而,銀行處于天然厭惡風險的客群環境中,又承擔著規避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任,其權益類資產投研的探索步伐不得不更為謹慎。
資管新規之下,銀行理財正在面臨凈值化轉型這一重要變革的適應期。這意味著,打破傳統“保本”觀念的銀行理財產品,將直面資管市場的競爭,輔之以加大權益類資產、直接融資比重符合政策導向,未來資本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的作用將更加凸顯,補齊權益類資產投研方面的“短板”成為不少行業人士的共識。
金融委、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都曾公開表態,支持銀行理財子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就曾公開發言稱,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存在結構不均衡等問題,比如股票市場的個人投資者占比過高,而債券市場銀行資金長期占主導地位,投資者類型較單一,需要均衡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充實拓寬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源頭活水。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出現雖兼具“天時”、“地利”,卻尚未集齊“人和”。“人和”的缺位一方面是由于母行擅長債權類產品投研,而缺乏權益類投研人才,發行權益類產品的先天基因不足;另一方面則是銀行客群厭惡風險的特質,導致對權益類產品接受度不足,投資者教育尚且不夠成熟,市場選擇倒逼銀行理財子放慢純股型權益類產品的發行腳步。
在這一背景下,“固收+”類產品應運而生。“固收+”類產品仍以固定收益為主要特性,即投資傳統的債券類資產,以獲取穩健收益為主要目的,非標、股票類資產成為增厚收益的輔助性角色。這類產品是銀行理財子為兼顧用戶風險偏好與收益率的市場競爭性,而誕生的“過渡性”產品,并成為當前銀行理財子最主要的產品類型。
此外,銀行是否應該加入權益類產品市場爭奪這一問題,業界觀點也不盡相同。一方認為,打破“剛兌”是市場走向健康發展的必然前提,在這一基礎上,用戶認識到任何理財產品都將“有盈有虧”也是必然結果,市場接受度逐步提高后,銀行理財子就能打破客群偏好這一“枷鎖”,增大權益類資產配比,增強與基金公司正面競爭的優勢。
另一方觀點則是,銀行機構本身具有金融基礎設施這一特殊性,出于自身風控的角度,權益類資產配比的提高也不會做出過于激進的行為,會以審慎增配為主。即使是銀行理財子公司,仍難脫離母行“約束”,如果權益類資產配置的比重過于激進,反而會加大自身的宏觀風險,結果會導致“本末倒置”的情況,即本身為防風險卻造成了風險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平衡吸引力與風險偏好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實際上,對于客戶群體來說,也面臨客觀上的選擇困難。在監管整體壓降結構性存款的導向之下,比如以行政手段降低存款的收益率等等,使得客戶群體的選擇面也較為狹窄。從這一點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壓力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再從銀行理財銷售的視角來看,向客戶售賣什么類型的理財產品似乎顯得并不那么重要,將客戶留在自家的銀行體系內以維系客群才是其意圖所在。“固收+”類產品能夠較好地平衡用戶的低風險偏好和絕對收益率需求,或許正是銀行理財子的布局機會所在。
那么,被擠出的存款用戶是否會將目光投向風險等級普遍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目前,各行尚處于“平穩過渡”階段,擠出效應不算明顯,但這群原本執著于保本、高收益存款類型的用戶,已經開始熱烈討論起購買基金的可行性。
從他們的討論中可以看出,這些用于替代互聯網存款的理財產品能夠做到多大程度的“保本”,仍是他們最看重的方面。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