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臨近,銀行網點的理財生意卻顯得有些冷清。往年不少銀行都會推出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或節日優惠活動,門口堆滿花花綠綠的宣傳板,大堂醒目位置展示包裝精美的贈品,這成為很多人對節前銀行網點最熟悉的記憶。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走訪十多家銀行網點發現,節前理財市場降溫,專屬產品稀少。
銀保產品受主推
“我們很早就不做節日理財了。現在主推的產品是存3次,存滿3年以后就能取,復利計息寫到合同里邊。”記者近日在某國有大行一家支行咨詢理財業務時,理財經理如此回答。
是什么理財產品,約定收益、保本,復利計息還寫到合同里?內心帶著這些問號,記者向理財經理索要了該產品的“宣傳單”,拿到宣傳單一看,這是一款終身壽險產品。
“一般短期產品都不承諾收益,這一款時間長、加入了保險元素在里邊,是銀保產品。”該理財經理稱,“這款是純理財型的,固定收益。放得時間越長,收益越高。”
對于推出這款長期產品的原因,該理財經理解釋:“利率一直下降,理財利率也一直下降。今年年初時,一年期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能達到3.8%,目前只能達到3.1%左右。但即使利率走低,這類產品也不會受影響,始終執行合同里寫的利率。”
事實上,對穩健型投資需求而言,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成為不少理財經理的首推對象。某股份制銀行員工說:“如果您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但又覺得理財產品收益太低,可以購買保險產品,目前有一款5年期保險產品,利率可以達到4%左右。”在另一家國有大銀行的網點,理財經理也向記者推薦類似產品。
“節日特供”不香了
在網點調研中記者還發現,除了少量銀行推出“節日特供”理財產品,大多數銀行今年并沒有此類安排。
“節日理財一般比普通理財的收益率要高一點點。”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理財經理說:“現在有一款節日產品,業績基準在3.8%-4.3%,屬于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目前實際收益一般都高于4.3%,投資周期為12個月。”記者在該理財經理展示的產品名稱中,一眼看到“國慶節專屬”字樣。
另一國有大銀行網點的客戶經理表示,今年該行推出節日專屬產品,但期限較長——為期3年,業績基準為4.8%,中秋專屬理財產品為期398天,業績基準為3.85%。
一家股份行網點的理財經理表示,以前的確有節日理財產品,但規模一般較小,收益通常沒有新客戶專屬理財產品高。其展示的一款“新客戶專屬129天”的產品,業績基準為4.10%。“今年如果推出節日理財,預計收益率不會高于這個水平。”她表示。
某農商行員工表示,今年沒有節日專屬理財產品,但是有節日活動,無論新老客戶節假日前購買理財產品,銀行會送一些生活用品。“如果您是新客戶,利率可以高出0.1%-0.2%”。另一股份制銀行網點客戶經理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不會開展線下活動。“如果您是新客戶,我們有一款理財產品,收益率可達到4.1%。”
多元化配置是歸宿
“您的投資預算是多少?可以給您做個規劃,時間長的、短的,風險較低的、較高的……”一家國有大銀行理財經理表示,她還向記者介紹起“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定律”。她說:“10%是常用的錢,可放在現金管理類里面;20%是一般保障的錢;30%是‘生錢’的錢,比如股票、基金;40%就是用來保本的錢,用來資產傳承、子女教育、養老等。”
另一位國有大銀行網點客戶經理表示,客戶一定要有資產配置的意識,理財只是資產配置的其中一項。
在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收益偏低的背景下,一些券商則逆勢推出節日“高息理財”產品。
某家券商推出一款節日理財產品,期限為16天-17天,1000元起購,上限5萬元,約定年化收益率5%;另一券商也有類似活動,期限為28天,約定年化收益率4.66%,認購上限為5萬元,新客戶利率可上浮至5.16%,認購上限為8萬元。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這樣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但卻只能購買一次,主要還是用于宣傳,吸引客戶購買其他產品。由于利率持續下行,產品額度并不大。有些需要搶購,手慢則無。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