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無接觸理財”火爆,理財直播正在成為金融機構的“新熱土”。
僅在春節后的兩周時間,就有近百萬人次在支付寶里觀看了理財直播,人數較節前增長了63.8%,其中90后是觀看理財直播的主力軍,“吃瓜群眾”占到近4成。
今年A股市場跌宕起伏,不過整體重心上移,已經有基金今年以來實現翻倍,賺錢效應凸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無接觸理財火爆,理財直播正在成為金融機構的“新熱土”。
7月21日,深圳的八家基金公司發起“好基直播聯盟”,首度在支付寶上進行聯合直播。這次直播從早上9點一直持續到晚上18點,是截至目前時長最長的理財直播,有超150萬人次參與觀看。
機構聯合帶貨
當天,從早上9點開始,融通基金打頭陣,緊接著前海開源基金、大成基金、安信基金、創金合信基金、博時基金、信達澳銀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先后開啟直播,就近期熱門的理財話題,比如“行情起伏買啥好”、“指數基金怎么投”等,詳細為用戶進行解讀。
“直播對我們而言,是一種和更多客戶直面溝通的新手段。”直播聯盟發起人之一、博時基金理財主播吳開元表示,希望通過理財直播,給用戶帶來更有趣的投教知識、更新鮮的熱點解析、更豐富的深度點評,為觀眾傳遞正確的理財態度,“向客戶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
自2017年起,支付寶上的財富號對包括基金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開放,入駐財富號的基金公司相當于在支付寶上開設了自家的“數字營業廳”。
不僅如此,支付寶還于5月28日宣布打通淘寶直播,正式開放平臺直播能力,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通過支付寶小程序開通直播間,以投資者教育及行業投資策略為主打內容,這些直播間也成為廣大個人投資者了解金融機構的窗口。
金融機構對于理財直播的“熱情”,源自用戶習慣和需求的變化。疫情期間相當長一段時間宅家的狀態,激發了越來越多用戶選擇在線理財的方式對抗生活的變化,“無接觸理財”走熱。
此前,機構在支付寶上的理財直播還僅僅是文字的形式,就吸引了大量用戶的觀看。
僅在春節后的兩周時間,就有近百萬人次在支付寶里觀看了理財直播,人數較節前增長了63.8%,其中90后是觀看理財直播的主力軍,“吃瓜群眾”占到近4成,另有近13%的直播觀眾是中老年,他們學習理財知識的熱情同樣高漲。
疫情對短期經濟增長產生影響,市場行情波動加大,用戶如何才能理性應對,不盲目殺跌或者急于抄底,這就需要及時根據市場的變化,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陪伴用戶成長。這對機構的數字化運營和在線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銀華科創主題基金經理唐能就表示:
中國新一輪的改革創新、經濟轉型已經全面鋪開,影響深遠,一大批更加堅實的優質公司將層出不窮,閃耀在A股市場,這些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大,A股市場走得越強。
而這些成長性行業增長軌跡各異,驅動力千差萬別,很難形成共振,難以形成“瘋牛”行情。
我們的愿望是為基金投資者搭建起分享優質公司成長的橋梁。我們的理念是優中選優,不要投資還可以的公司,要長期持有特別優異的公司,體現在三個方面:產品生命力強大,產品競爭力獨特和公司治理完善。
歷史似曾相似,又不盡相同,外部沖擊還有可能更劇烈,但是核心驅動力還在,改革創新繼續,慢??善凇?/strong>
兼顧“投”與“顧”
事實上不少機構此前通過自身的轉型升級、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等方式,積累和鍛煉了數字化運營所需的人才和技術。
比如,在支付寶理財的平臺上,全面向機構開放的財富號,讓機構已改過去作為產品供應方的角色,而是直接面對海量的潛在客戶。
大數據運營以及AI技術的應用,則幫助機構感知每個人的具體需求、推出千人千面、個性化的智能服務,并讓服務海量用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為可能。
隨著支付寶理財平臺打通淘寶直播,開放平臺直播能力,越來越多金融機構通過支付寶小程序開通直播間。但直播對絕大多數金融機構而言,仍是新鮮事。
直播要怎么做?
不同于普通賣貨的直播,理財直播還有合規的要求,并沒有現成的成熟經驗。各家機構都在積極探索,有的招來了專業直播人才,有的成立了專門的直播團隊,有的探索打造直播IP,希望能夠成為金融領域的“薇婭”、“李佳琦”等。
從目前金融機構的直播來看,這一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兼顧了“投”與“顧”兩者。
對于用戶來說,能夠面對面與基金經理交流,并實時提問,讓用戶能夠直觀的對產品屬性和基金經理風格認識。
不少機構發現,在定期進行直播后,他們在財富號上的訂閱人數和互動頻次都有顯著的提升。
支付寶理財直播負責人李剛表示:“支付寶希望通過科技能力,為用戶和金融機構搭建更多溝通交流的方式,讓用戶更直觀學習到相關知識。”
“我今年至少已經直播了6場,各種平臺都有,第一次還是有點緊張,后面逐漸開始適應。此前,直播都是在家里,穿著也都很隨意。后期公司發現直播的效果越來越好,就搭建了直播間,有專門的背景板,上面都打著公司logo,宣傳效果更好了。”上海一家中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直言,每一次直播都是展示公司實力和專業精神的機會,因此絕不能馬虎大意。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