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稱為“理財子公司元年”,7家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均來自國有大行或實力不俗的股份制銀行。同時,逾30家銀行已宣布擬成立理財子公司。
相比大行,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基礎較薄弱,在提升治理能力、打造投研體系、拓展銷售渠道、完善激勵機制等方面面臨更大挑戰。但理財子公司絕非“大行的游戲”,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仍有望占據一席之地,甚至彎道超車。借力外資這陣“好風”正是有效途徑之一。
近期,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包括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外資金融機構將在多方面賦能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一是補充資本。二是引入先進經驗和治理體系。三是擺脫母行路徑依賴。引入外方股東之后,理財子公司股權結構多元化,有助于形成全新的市場標識,在母行之外拓展更多客源,甚至進入國際市場。
然而,外資能否真正助力中小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還要看“鞋是否合腳”。這體現在多個維度。一是文化土壤。中外機構的文化不同,工作理念也有差異。無論是外資金融機構還是理財子公司,都需要真正了解對方的制度環境、市場特征、工作方式,才能避免經驗移植過程中的“水土不服”。實際上,從公募基金的實踐經驗來看,有的外方股東能極大促進公司發展,有的則效果一般。
二是資源稟賦。外資金融機構有多種類型,有的是全產業鏈覆蓋的資管巨頭,有的是專注特定領域的精品公司。外資金融機構的資源稟賦與理財子公司的需求是否接近,也將決定二者的匹配度。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相比于全業務提升,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某一細分業務彎道超車是更可行路徑。
三是戰略目標。無論是外資金融機構還是理財子公司,都有自己的“算盤”。一方面,部分外資金融機構會顧慮,和特定銀行形成單一捆綁關系后,與其他銀行是否還有合作空間;另一方面,部分中小銀行擔憂引入外方股東后話語權下降,或會面臨理財子公司設立流程更為復雜等問題。因此,雙方戰略利益是否一致,能否擯棄短期成本考量,也是關鍵因素。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借助外部力量,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更需自身戰略清晰、主動作為。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應充分利用母行資源、培育細分領域優勢、大力發展金融科技,努力成為資管業變革大潮中的“弄潮兒”。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