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黃金資產的央行出手了。根據中國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中國的黃金儲備5994萬盎司,環比增加38萬盎司。這是繼去年12月增加32萬盎司后,連續第二個月增長。
二級市場上,黃金股2月15日早盤拉升走強,山東金泰一度漲超9%,榮華實業、西部黃金、紫金礦業、山東黃金等紛紛跟漲。但午后隨著大盤走低,黃金股漲幅收縮,榮華實業尾盤更翻綠。貴金屬指數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僅0.39%,與近期大盤持續上攻的勢頭相差甚遠。
機構認為,目前凈增持黃金資產的多是新興國家央行,存在儲備資產去美元化需求,同時配置黃金有利于主權信用穩定。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聯儲態度轉向鴿派,以及后續市場風險事件仍較多,避險情緒的升溫有望繼續支撐金價走高。
各國央行增持黃金
此前兩年多時間保持倉位不變的央行黃金儲備在過去兩個月出現連續增持的現象。
央行最新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中國2018年12月末黃金儲備為5956萬盎司,為自2016年11月之后的首次增持。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1月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黃金儲備為5994萬盎司,環比增加38萬盎司,黃金儲備近期連續兩個月增加,總計增持黃金量為70萬盎司。
不止我國央行在“囤黃金”。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表明,2018年全球央行官方黃金儲備增長了651.5噸,同比增長74%,2018年也成為1971年有記錄以來央行凈購買量最多的年份,顯示出全球央行增持黃金意愿高漲。這一購買幫助黃金需求在去年提高了4%,至4345.1噸。
具體來看,增持黃金資產的部分國家央行包括俄羅斯、波蘭、匈牙利、印度,但發達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和日韓等外儲資產并未增加黃金儲備。俄羅斯央行黃金儲備是連續13年都在增持,印度央行、波蘭、匈牙利是在2018年開始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統計還顯示,相比各國央行買買買,其他領域的黃金需求則停滯不前。消費者信心的降低影響了包括珠寶在內的其他黃金市場,其需求降低了1噸至2200噸。
按理說,購買黃金是各國資產儲備的慣例,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買點黃金避避險也是正常。但有觀點認為,各國央行紛紛買黃金,意味著全球將開啟“降息潮”,金市或將迎來大牛市。
黃金股表現遜色
為何央行持續增持黃金?東北證券認為,目前凈增持黃金資產的多是新興國家央行,新興國家往往面臨美國以美元為武器的政策制約,所以新興國家尤其是與美國國際政治關系不太密切的國家往往有增持需求。另外,新興國家的外儲資產中往往黃金儲備資產比例偏低,有一定提升空間。此外,各國央行增持黃金儲備,也有穩定本幣的考量。
東北證券指出,目前黃金價格處在近10年以來的較低位置,美聯儲逐步轉“鴿”,美元指數對于黃金價格的壓制趨弱,全球經濟體增速放緩和貨幣政策寬松預期也促使金價走強,所以中國央行在目前階段增持黃金不失為一個好的時點。
央行儲備需求的增長能否推動金價持續走高。民生證券認為,近期全球經濟前景及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有所增加,歐盟、澳大利亞相關當局先后下調經濟增速預期,美聯儲官員頻頻發表鴿派言論,印度央行更是于近日意外宣布降息。全球經濟增長面臨更大挑戰,貨幣政策邊際寬松預期升溫,實際利率水平將大概率筑頂回落,從而在中長期對以黃金白銀為代表的貴金屬價格形成支撐。今年一季度貴金屬價格上行概率較大。
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黃金股板塊漲跌交錯,但2月以來申萬黃金行業11家公司股價普漲。其中山東金泰2月至今累計漲幅23.58%,園城黃金、剛泰控股、榮華實業累計漲幅均在10%以上。但紫金礦業、湖南黃金、中金黃金和山東黃金等黃金股主力標的只是隨大盤略有上漲,并未走出獨立行情。相比市場大熱的科技成長股板塊,黃金板塊更顯落后不少。
此外,目前已披露業績預告的8家黃金上市企業均表現平平,其中山東金泰、園城黃金、剛泰控股和榮華實業均預告去年業績虧損,西部黃金和赤峰黃金則預告去年凈利下降。
相比投資黃金股,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市場人士建議可買入成本較低的黃金投資品種,比如10克以上的金條,或者買入黃金ETF,如果投資經驗充足,可以嘗試紙黃金、黃金期貨等品種。
統計顯示,2019年1月全球黃金ETF和類似產品的持倉總量共增加72噸,上升至2513噸,相當于流入31億美元資金,實現了連續第四個月的凈流入。
機構指出,黃金價格波動本身較小,投資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盡量長期持有,才能發揮出黃金戰略資產的作用。不建議大幅增持,可以采用定投方式,長期配置用來對沖極端風險。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