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中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全周期、全鏈條的健康服務思維和模式,在養老方面,有著諸多獨特優勢,體現在防、治、保、康、健等方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國際醫療部主任醫師龐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
正是在此背景下,傳統中醫與現代養老的結合在資本市場上也“碰撞”出了火花。據東方財富Choice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A股養老概念上市公司共計102家,合計總市值超2.76萬億元。此外,在布局醫療養老,打造覆蓋生命全周期的完整養老服務系統過程中,部分上市公司還試水將“中醫養生”納入養老服務體系,探索“中醫+養老”特色“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
6月3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2年第74次會議審核結果顯示,信達證券(首發)獲通過。至此,繼東莞證券之后,A股或將迎來第43家上市券商,同時信達證券也有望成為繼東興證券之后的第二家AMC系上市券商。
公開信息顯示,信達證券成立于2007年9月份,是由中國信達、中海信托、中國中材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國內第一家AMC系證券公司。同時,信達證券具備全牌照優勢。從股權結構來看,根據信達證券2021年年報,信達證券共有8名股東,中國信達持有信達證券87.42%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5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9家,較4月末增加1家,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5家,單月無新增;內資基金管理公司新增1家至9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
此外,截至2022年5月底,上述153家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6.26萬億元,僅次于2月末的歷史最高規模26.34萬億元,該數據自今年3月份經歷大幅回落后,連續2個月環比攀升。同時,公募基金總份額不斷增加,單月份額增加0.37萬億份,5月底份額合計達23.98萬億份,創近年來新高。
【證券時報】
6月26日,*ST長方(300301)召開董事會審議了《關于免除控股子公司執行董事、監事暨委派新的執行董事、監事的議案》,該議案遭到兩位董事的反對,但最終以5∶2的投票結果通過。
根據上述議案,*ST長方將免除子公司長方集團康銘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銘盛”)執行董事李迪初及監事陳璟的職務。需要指出的是,李迪初是康銘盛的創始人,2015年和2017年,*ST長方分兩次從李迪初等康銘盛原股東手中收購康銘盛股權,截至2018年末,*ST長方對康銘盛的持股比例為99.96%。
25年前的今天,香港正式回歸祖國。兩個多月后,央企海外上市第一股——中國電信(香港)紅籌股在香港正式上市。這是國內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完成的首個境外IPO項目,自此開啟了中資券商在香港市場25年風雨兼程的崛起之路。
25年不倦奔跑,如今中資券商幾乎占據香港資本市場的半壁江山。從最初倚靠中資企業赴港上市摸索前行,到以金融科技攪動香港證券經紀市場,再到如今借助香港市場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地位,進一步試水重資本跨境業務……中資券商羽翼逐漸豐滿,正在走出“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輻射全球”的國際化發展道路。
宏觀經濟衰退預期疊加供需轉向,6月份銅價出現高位回落,作為“電子產品之母”,印制電路板(PCB)去年飽受原材料上漲壓力,有望迎來“減壓減負”。另一方面,消費電子低迷背景下,PCB行業擴產節奏不減,紛紛向更為高端的品種轉型。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滬銅主力自6月中旬以來持續下跌,累計跌幅超過10%,截止記者發稿達到6.32萬元/噸,逼近去年2月滬銅啟動上漲起點位置;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LME)的數據顯示,LME銅最新報價為8274美元/噸,創下近16個月低位。
【上海證券報】
1.1萬億元——6月A股日均成交額重回1萬億元以上。作為觀察市場活躍度與資金充裕度的重要指標,日均成交額超萬億元曾被視作市場“常態”。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份,A股日均成交額曾連續7個月超萬億元,但今年2月、4月和5月均跌破萬億元。而今,隨著市場行情向縱深推進,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額重回萬億元,資金跟行情的“配合度”及流向變化將受到更多關注。
6月行情收官,當月A股日均成交額定格于1.1萬億元。這是時隔兩個月后A股日均成交額重回萬億元,同時也創出今年以來月度日均成交額高點。
進入2022年以來,新能源賽道頻傳喜報。一季度業績翻倍已成“起步價”,而天華超凈上半年業績預增約10倍,“劇透”了新能源產業鏈的持續高增長。
天華超凈6月29日晚公告,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33.50億元至36.5億元,同比增長971.70%至1067.67%,主要受益于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市場對鋰鹽的需求強勁,公司電池級氫氧化鋰出貨數量及銷售金額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為公司帶來了較大利潤貢獻。
本報5月9日以《疫情影響疊加審計機構意見不一11家A股公司年報未按期“交卷”》為題對部分公司未能按期披露年報一事予以報道,截至4月30日,11家A股公司未能披露2021年年報,根據相應規則,寬限后的披露時間應不晚于6月30日。如今,其中6家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包括3家被證監會立案的公司。
在年報披露前后,這些收到非標意見的公司仍然頻繁出現信息披露問題。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上市公司年報研究中心主任葉小杰認為,這些公司存在的問題反映出上市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或者存在其他違法違規行為。
【中國證券報】
國家統計局6月30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50.2%,在連續3個月收縮后重返擴張區間。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我國經濟總體恢復有所加快。”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2%、54.7%和54.1%,高于上月0.6、6.9和5.7個百分點,均升至擴張區間。
為了讓“閑錢不閑”,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不少上市公司熱衷購買理財產品。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共有906家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為5250.99億元。去年同期,共有1058家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為6889.65億元。從認購規模來看,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縮減24%。
6月29日晚,興業股份和康弘藥業先后發布關于使用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興業股份表示,截至6月28日,公司已累計使用15425萬元自有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單日最高余額達到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0%以上。興業股份購買的理財產品類型為銀行理財產品。康弘藥業表示,近日,子公司弘合生物使用自有資金購買了理財產品,金額為6000萬元,產品類型為結構性存款。
A股上半年行情收官,基金半年業績隨之出爐。原油主題基金近期業績雖有回撤,但仍以較大優勢領跑。萬家基金黃海管理的三只基金包攬了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前三。不少今年剛剛成立的新基金業績位居前列。拉長時間來看,有800余只基金近三年業績翻倍。
原油基金是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優秀的產品。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在全市場基金中,嘉實原油以58.34%的收益率位列首位。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