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注冊制改革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其核心是信息披露。財務信息是發行人信息披露的核心,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直接關系到財務信息披露的質量,甚至關系到全面注冊制改革能否取得預期效果。
多位審計行業的代表委員認為,隨著注冊制全面實施,資本市場審計生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審計質量不斷提升,風險意識持續強化,質量管理穩步加強,市場風險得到積極化解。同時,審計機構應進一步提高執業水平,當好資本市場“看門人”,嚴把出入口,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
今年以來,“美元強、人民幣更強”不斷演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17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內上漲0.89%,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0.68%。其中,3月1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最高升至6.3048,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最高觸及6.3075,二者分別創2018年4月26日、2018年5月份以來新高。
從匯率的擾動因素來看,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決定一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因素主要有三個:首先是雙方的經濟增速差以及經濟穩定性差異,這屬于中長期因素。其次是貨幣政策松緊程度對比,市場尤其對兩國政策利率動向給予高度關注,這可以歸為中短期因素。最后是該國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和外匯市場情緒等短期因素。
作為42家A股上市銀行的首份年度業績報告,平安銀行202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6%,為上市銀行2021年度業績報告的披露贏得“開門紅”。
平安銀行發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去年盈利能力穩定增強,資產質量保持平穩。2021年全年,平安銀行(集團口徑)實現營業收入1693.83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凈利潤363.36億元,同比增長25.6%。
【證券時報】
在持續了三年多的牛市行情后,可轉債市場近期顯著調整,對于選配可轉債的“固收+”產品來說,也出現一大波集體回調。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加大,市場投資者都在問,今年“固收+”的“+”來源于哪?還有多大的超額收益空間?
針對投資者的關心,近期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具有十余年投研經驗的固收老將——國壽安保穩鑫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經理黃力。
3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受春節因素和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等共同影響,2月份CPI環比漲幅略有擴大,同比漲幅總體平穩。受原油、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PPI環比由降轉漲,同比漲幅回落。
市場機構預計,3月份CPI同比走勢將有豬肉價格和成品油調價的雙重支撐,CPI同比將上行,下半年或將回歸2%以上的區間。PPI方面,考慮3月國際油價與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上行,將對當月PPI形成有力支撐,同比大幅下行概率較低。后續需要繼續關注海外通脹壓力愈演愈烈給國內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問題,以及上游原材料漲價對中下游行業帶來的成本壓力。
轉股有賴于正股股價的上漲。為提振估值,已發行可轉債的銀行頻頻出招,披露亮麗業績、增加交流溝通、大股東及核心員工增持等舉措被廣泛采用,甚至在選聘可轉債項目保薦機構時,銀行也將后者在轉債發行后的市值管理意見納為關鍵考慮因素。
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提醒需謹防本末倒置,“推動股價持續上漲的因素,一定是基本面趨勢和長期成長性,可在長期成長空間的實現過程中順便實現可轉債強制贖回轉股,如果只是奔著轉股的目的來做股價,最后多半實現不了”。
【上海證券報】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荀玉根表示,總體來看,近期亞太股市、歐洲股市都有比較深的跌幅,A股下跌主要是受外因拖累。今年以來外部因素一直偏負面,但內因是偏正面的,特別是今年定出5.5%的GDP增長目標,對市場來說是有力支撐。
廣汽集團董事會秘書眭立告訴記者,這輪市場的波動是短期的,主要是外圍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并不能真實反映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經過這輪下跌,市場上更多優質上市公司的估值優勢會更加顯著。預計2022年國內穩增長政策將密集落地,各方將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更好地支撐企業的盈利改善。
“央行上繳超萬億元利潤”的消息甫一發布,旋即成為市場熱議話題。對于政策的解讀紛至沓來,其中不乏有聲音將這一舉動與降準劃等號,認為“全年1萬億增量基礎貨幣投放相當于50BP降準”。更有甚者,認為“這一行動效果或遠勝過降準”。
難道說,市場主體此前預期的降準,真的以另一種形式降臨了?記者采訪了解到,央行上繳利潤并不等同于降準,但具有類“降準”的效應——在對經濟的提振效果上,二者有望“殊途同歸”。上繳利潤的具體流動性釋放效果,仍取決于多方面因素。
從貴州茅臺率先“史上首次”披露前兩月經營數據起,中芯國際迅速跟進,山西汾酒、藥明康德、通威股份、大全能源、華熙生物集體效仿,以優異的業績增長向投資者傳遞信心。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9日21時半,滬深共有3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前兩個月經營數據。
“上市公司不能評論股價表現,但是可以報告經營情況。這一波股價的調整,主要是受海外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中國優秀上市公司成長的趨勢沒有變。”一位資深券商人士表示。
【中國證券報】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日前建議,創新模式,提高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傳統基建投資應向革命老區、偏遠地區適當傾斜,加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力度。新基建應強化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培育經濟新動能。
如何實現基建投資精準有效持續發力?多位代表委員建議,應加快實現革命老區“高鐵夢”、解決偏遠地區交通出行難題,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力度。
截至3月9日,深市共有1772家上市公司預披露2021年經營業績,占深市公司家數的68.02%。其中,逾七成公司預計盈利,逾六成公司盈利預增。預盈的1320家公司,預計平均盈利5.90億元至6.3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58.25%。預增的1095家公司,預計平均實現凈利潤5.70億元至6.28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28.72%。深市公司的蓬勃活力和強大韌性愈發凸顯。
年報披露工作緊鑼密鼓開展。3月9日,京東方A發布業績快報。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94.42億元,同比增長61.89%;實現歸母凈利潤258.26億元,同比增長412.86%。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9日收盤后,山西汾酒、片仔癀、通威股份等10余家上市公司密集發布歷史首份月度經營數據公告,另有夢百合、恒力石化等20家公司發布回購、增持相關公告。
分析人士指出,發布公司經營情況,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穩定公司股價;上市公司回購,股東和高管增持,將對公司股價維護起到積極作用。另外,中國證券報記者前期調研發現,春節后開工以來,不少上市公司生產火熱,一季度經營情況向好。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