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新毒株已潛入歐洲。英國衛生部27日確認,英國境內發現兩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患者曾到南部非洲地區旅行,現已被隔離。
比利時政府26日率先宣布確診一例境外輸入的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是一名年輕女性,未接種新冠疫苗,從埃及經土耳其回到比利時。
據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發稿,今年已有245家滬深上市公司披露短線交易公告,175家行為人為董監高親屬,占比71%。
業內專家認為,今年短線交易高發,主要原因在于新證券法明確將重要股東親屬納入主體范圍之內。另外,董監高親屬短線操作多是由于對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也可能存在謀求利益的僥幸心理。
隨著近兩年財富管理市場環境好轉,私募基金迎來大發展時代,尤其是證券類私募在管理規模和管理人數量方面均有新突破。在此期間,外資私募也開始“跑馬圈地”。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有登記備案記錄的外資私募管理人數量已增至33家,合計在管產品達140只;與此同時,“二八分化”同樣適用于外資私募,除元勝投資管理規模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外,有八成外資私募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
【證券時報】
2019年初,券商結算模式由試點工作正式轉為常態后,更多基金公司開始選擇券結模式。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26日,市場上現有218只基金(A/C份額合并計算,下同)采取券商結算模式,管理規模合計3284.04億元。
按照年份劃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有14只、45只和56只基金選擇券商結算模式,逐年遞增。今年券商結算模式顯威力,截至11月26日,合計有103只基金選擇券商結算模式,其中2只基金由銀行結算模式轉換為證券結算模式。
近日,新冠病毒新型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的突然出現,讓全球經濟復蘇前景再度蒙上陰影。我國的外防輸入防疫工作壓力再次加大,許多國家也紛紛第一時間加強了封鎖、隔離防疫政策。
此前,英國、美國等一些歐美國家采取重開邊境、解除防疫限制等措施后,一些聲音認為,我國新冠疫苗接種工作順利,國內除散點疫情外整體防疫表現出色,已具備防疫政策進一步放開的條件,應與歐美國家一樣,采取更加寬松的防疫政策,以促進國內、國際交往,抓住放開政策帶來的機遇,推動經濟進一步增長。
上周末,全球再為新冠疫情新一輪暴發而擔憂,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已傳至多國。11月26日至27日兩天內,已有不少國家針對最早報告新毒株的南非及其周邊數國實施跨國航班和旅行禁令。
根據Worldometer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1月27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過2.6億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500萬例。全球人口超千萬的國家中,新冠確診人數占人口數比例最高的前十個國家均來自歐美地區。捷克、英國、美國、荷蘭、比利時等5個國家新冠確診率排在前五位,其中捷克新冠確診率接近20%。
【上海證券報】
今年以來,隨著營商環境改善及一系列惠企政策出臺,民間投資持續改善。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至10月,多數省份民間投資同比實現增長,其中10個省份民間投資同比保持兩位數增長。為進一步激發活力,多地正醞釀制定新的促進民間投資的措施,包括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創新投融資方式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10月,全國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5%,兩年平均增長3.8%,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
保險“司法黃牛”違規行為受到有關部門關注。司法部官方網站近日發布信息,司法部辦公廳和銀保監會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規范涉及保險理賠司法鑒定工作的通知,旨在切實解決專項治理發現的突出問題,嚴格規范涉及保險理賠司法鑒定工作(下稱“涉保司法鑒定”)。
本報近期刊發多篇關于保險業聯手反擊“司法黃牛”的報道。在保險業,“司法黃牛”又被稱為“人傷黃牛”,主要盯上的是交通事故中的人傷理賠案件。這些“黃牛”往往打著“法律咨詢”“代辦鑒定”等旗號,利用當事人對交通事故賠償流程、標準不熟悉,憑借信息不對稱,通過買斷、代理傷者索賠等方式,牟取不正當利益。
11月26日,上汽集團宣布,擬分拆捷氫科技至科創板上市,后者因主攻氫燃料電池而獲得市場廣泛關注。由此,這一交易成為傳統車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最新案例。與此同時,長城汽車、比亞迪等車企的分拆計劃也在推進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2019年出臺的相關規則,為車企分拆上市提供了操作的可能性,而當下市場對燃油車和新能源車迥異的估值方法,讓車企有更大的動力將分拆盡早落地。“分拆能給獨立出來的業務帶來不小的資金補充,對現階段發展新能源業務大有裨益。”受訪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中國證券報】
11月26日(上周五)全球風險資產集體重挫,部分主要股指跌幅達2%-4%,有的甚至更高;紐約原油期價跌逾13%。部分具有避險屬性的資產,如黃金、國債等則逆市走強。
引發全球市場震蕩的因素仍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變化。有跡象表明,由南非科學家發現、代號為奧密克戎(B.1.1.529)的新冠病毒變種出現大量變異,可能大大降低現有疫苗的有效性,增加重復感染的風險。
多位專家在日前召開的“《財經》年會2022:預測與戰略——巨變下的共識重建”上表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受多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我國應對潛在風險挑戰的政策空間充足,貨幣金融政策在支持經濟復蘇等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干部于學軍認為,明年我國經濟將受到多方面影響。比如,全球疫情不斷反復;全球大宗商品大幅漲價,傳導至中國制造業,形成成本上升壓力;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受到高基數影響,明年外貿也會面臨高基數的問題;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存在的問題等。
海外疫情出現新變化,互聯網醫療關注度提升。日前發布的《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對互聯網診療服務質量和安全提出嚴格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稿涉及互聯網診療的醫療機構、人員、業務等方面的監管,行業門檻將大幅提高,這有助于明確互聯網診療的邊界,促進行業良性有序發展。在疫情波動下,互聯網診療量有望提升。未來互聯網醫療企業與醫院合作以及開拓慢病市場將是發展方向,線上線下入口兼備的公司相對更具優勢。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