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近日,寶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將子公司分拆至創業板上市。這也將“A拆A”陣營擴至34家。記者梳理發現,創業板成為分拆上市的主要目的地,34家中有20家將目標定在創業板,占比近六成。此外,也有上市公司將目光投向北交所,相關子公司已進入上市輔導期。
業內專家認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在聚焦主業的同時提早布局新賽道,既能拓寬融資渠道,又能提高估值水平。此外,隨著北交所正式開市運行,其也將成為“A拆A”的熱門選擇。
中小企業再迎減稅降費“大禮包”。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加大紓困資金支持力度,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深入落實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征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等稅收優惠政策。制
造業中小微企業按規定延緩繳納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稅費。研究適時出臺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續政策。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針對中小企業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體現了支持市場主體邁向精細化階段。現有的政策布局,總體上搭建了一個幫助中小企業的制度框架,落實這些政策需要地方政府、稅務部門和相關主管部門的配合。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緩繳納第四季度部分稅費,有助于幫助制造業企業渡過難關。
11月22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珠海明駿將所持公司的9023.59萬股股票補充質押給農行珠海分行,本次質押數量占珠海明駿所持股份比例的10%,占格力電器總股本的1.53%。至此,珠海明駿所持格力電器股份已全部質押,占格力電器總股本的15.26%。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與本次質押相關的所有貸款均不存在與市值漲跌掛鉤的平倉機制,不存在平倉風險。”
【證券時報】
11月23日晚間,露笑科技(002617)發布公告,擬向3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81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29.4億元。
根據定增方案,露笑科技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硅)產業園項目”、“大尺寸碳化硅襯底片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值得注意的是,露笑科技還迅速與下游買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者將優先選用露笑科技生產的6英寸碳化硅導電襯底,未來三年預留產能不少于15萬片。
11月23日晚間,美的集團發布公告,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全面收購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公司KUKAAktiengesellschaft(以下簡稱“庫卡”)的股權并私有化。目前,美的集團通過境外子公司MECCA間接持有庫卡94.55%股權,若本次收購完成,將全資控股庫卡,后者將從法蘭克福交易所退市。截至最新收盤,庫卡股價為67.6歐元/股,4月份以來漲幅超60%。
作為美的旗下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的重要載體,庫卡這次被全資收購,將有利于專注業務經營,同時提升美的集團在相關業務領域的內部資源協同和共享。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下稱“專項債”)已進入發行工作尾聲。作為財政政策中穩投資、補短板的重要工具,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較前兩年明顯轉變,以相對平緩的節奏走完全年。而在經濟效用上,今年新增專項債對經濟增長表現出“托而不舉”,即使在下半年經濟恢復動能減弱后,逐漸提速的專項債也尚未對基建投資增速形成顯著拉升。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整體來看,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和使用進度偏慢。進入11月后新增專項債并未刻意“趕進度”完成發行目標,而是留有部分額度待12月發行。發行節奏的轉變以及今年專項債依舊存在資金閑置、使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均限制了專項債對經濟的拉動。預計在2022年,新增專項債有望發行節奏前置以支持經濟發展,并進一步擴大發行規模以助力重點領域投資。
【上海證券報】
煤炭行業人士日前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供需形勢來看,連續兩輪寒潮未對煤炭保供造成較大影響,供需形勢已明顯改善。
中央氣象臺于11月22日發布暴雪、海上大風黃色預警和寒潮藍色預警,預計本輪將有超過20個省份會遭遇寒潮襲擾,局部降溫超過16℃。
近期,華夏銀行、興業銀行等陸續下調基金銷售手續費率。銀行渠道紛紛讓利投資者,改變收費模式的背后,體現了基金代銷領域的激烈競爭。
業內人士表示,見識了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的強大吸金能力,基金傳統銷售渠道效仿互聯網銷售平臺,紛紛調整方向,意在提升基金保有量。與此同時,銀行渠道變相提高了基金準入門檻,也在倒逼公募行業改變銷售策略。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落地已經滿月。11月23日,大灣區核心城市深圳率先發布轄區內“跨境理財通”首月成績單。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深圳地區20家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賬戶5079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1.04億元,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累計購買投資產品5418.4萬元。
深圳地區的這些業務量占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比重分別為39.0%、39.5%和36.2%,據此推算,開通首月,粵港澳大灣區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業務相關賬戶13023個,累計辦理資金跨境匯劃2.63億元,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累計購買投資產品1.50億元。
【中國證券報】
在臨近年末的傳統發行淡季,商業銀行卻掀起一波債券發行潮。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當月商業銀行債券計劃發行規模已達4286.93億元,單月發行量有望首次超過4000億元,創新的歷史紀錄。目前,商業銀行補充債券呈發行主體多、數量多、規模大的特征。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有助于提升業務發展持續性、金融運行穩健性,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從債券資金投向看,金融資源向小微企業、綠色低碳等領域傾斜的特征進一步顯現。
近期,多種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落。同時,從銅鋁鋅到鉛鎳錫,六大工業金屬的現貨價格14年來首次出現同時高于期貨價格的情況,這反映市場對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上漲的持續性并不看好。
業內人士表示,除能源品外,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將繼續回落。在高基數因素影響下,明年二季度多數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出現同比負增長的情況,這將帶動全球主要國家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大幅回落。從國內情況看,受煤價大幅下降等因素影響,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明顯緩解,PPI漲幅高點已浮現。
機構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物業行業并購規模創歷史新高。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是行業加碼布局關鍵時期,部分償債壓力較大的房企存在出售旗下物業企業回籠資金的可能性,為頭部物業企業并購擴張提供窗口期。隨著外部資金持續流入,行業并購熱潮將延續。
今年以來,物業行業并購交易額創歷史新高。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1日,物業管理行業內發生并購交易63宗,涉及并購方33家物業企業,交易金額約315億元,相比2020年交易總額大幅增長約198%。在經歷了這一波的整合之后,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物業管理總面積將達274億平方米,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