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原本定于9月30日截止的小微降費讓利政策,到期后將再延長一年。連日來,支付寶、微信支付紛紛官宣繼續落實降費讓利政策。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信支付)發布名為《切實助力小微主體,降費讓利政策繼續實行》公告,宣布降費讓利措施到期后延長一年。此前,支付寶也曾宣布繼續落實降費讓利政策。
業界普遍認為,支付機構通過降費讓利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來助力實體經濟增長,正為城市“煙火氣”添柴。
降費讓利成效顯著
具體來看,微信支付自2021年9月1日起對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經營行為的個人等小微經營主體持續實行支付手續費優惠,同時對符合一定條件的個人收款碼用戶實行提現手續費優惠,并原定于2024年9月30日截止。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助力小微主體發展,該公司決定將降費讓利措施在到期后延長一年,有效期至2025年9月30日。
此前,支付寶也發布《支付寶繼續落實降費讓利政策:小微商戶支付費9折、收錢碼免費提現再延一年!》的公告,宣布降費讓利措施延長至2025年9月30日。據悉,支付寶收錢碼自2017年推出以來一直提現免費,而上述優惠政策主要涵蓋了“收錢碼提現免費”及“小微商戶網絡支付服務費9折優惠”兩項措施。
綜合來看,此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降低小微商戶經營成本上曾發放過不少“大禮包”。例如,自2021年8月1日起,支付寶面向符合標準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推出網絡支付服務費九折等讓利服務,并延續收款碼免費提現舉措至2024年9月30日;微信支付通過對符合降費標準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經營行為的個人采取網絡支付業務手續費打九折、實行免收支付賬戶提現手續費等政策。
數據顯示,支付寶在最近3年已惠及各類商戶及小微經營者超過5400萬戶,降費讓利超210億元。同時,支付寶每年投入資金資源,聯合商家舉辦消費節等活動,累計拉動消費規模近650億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微信支付累計降費讓利金額超過250億元,惠及各類商戶主體等超過5000萬戶。
“支付機構延期降費讓利對于壓降小微企業經營成本,提升經營質效具有重要意義。”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手續費支出是小微企業經營的重要成本之一,支付機構降費讓利將直接降低企業經營的交易成本,釋放盈利空間;二是延長降費讓利時間能夠有效助推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三是支付機構降費讓利小微企業將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助力普惠金融發展,并有效促進社會消費。
助力小微數字化經營降成本
此外,除了降費讓利之外,支付寶還發揮數字化能力助力商家通過數字化經營。通過向數字化轉型,利用小程序陣地做可持續經營,商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入。比如,杭州鮮豐水果通過支付寶智能收銀系統,實現“一鍵入會員”,解決了傳統注冊會員流程復雜時間長的難題,不但收銀效率大幅提升,且與品牌會員系統打通,提升門店的會員復購率。
另外,為了降低數字化經營的門檻,支付寶向商家開放了近2000個免費數字化工具,商家“0代碼”即可使用,再小的街邊店也可以數字化經營。
微信支付則曾相繼發布“全國小店煙火計劃”和“全國小店煙火計劃2.0”,投入資金超百億元,包括投入免費提現補貼、經營物料補貼等。
“支付機構積極落實降費政策,有利于切實改善小微企業經營環境。對于兩大支付機構而言,降費讓利惠及企業范圍廣、數量大,是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具有重要作用,能起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解讀道。
杜陽建議,未來支付機構也可以通過以下優勢助力實體經濟,惠及小微企業。一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精準的市場分析、客戶洞察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幫助小微企業更好地理解市場需求;二是為小微企業提供先進的支付技術和系統,簡化交易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三是利用數據和科技手段,幫助小微企業識別和管理財務風險,提供相應的風險評估服務;四是提供數字營銷解決方案,幫助小微企業拓展客戶群體;五是構建以支付為核心的多元化服務平臺,連接小微企業與供應鏈、金融服務、物流等資源,增強綜合競爭力。
22:46 | 中國最大的零食連鎖零售商鳴鳴很忙... |
21:59 | 金健米業聚焦主業漸入佳境 一季度... |
21:57 | 格靈深瞳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億... |
21:55 | 松井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55 | 精進電動: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55 | 輝煌科技: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5 | 蘭生股份:第十一屆董事會第九次會... |
21:55 | 宜賓紙業:2025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 |
21:55 | 中英科技: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55 | 愛麗家居:第三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5 | 湖南海利:監事會決議公告 |
21:55 | 交建股份: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