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國內新一輪科技浪潮加速演進,人工智能星火燎原、大模型逐漸從云端走向終端,低空經濟、能源互聯網蓄勢待發,6G技術逐步提速,信創國產化持續推進,數字化出海如火如荼……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飛速的產業變革,從宏觀視角如何看待新舊動能轉換下的科技創新?全球科技產業鏈正在發生哪些變化和遷移?國內外資本市場又將如何演繹,投資機會及風險如何把握與防范?
11月28日,中國銀河證券全球科技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辦。會議以“大重構大變革”為主題,邀請了國內專家以及全球各地的科技分析師與投資者共同探討明年經濟走勢、科技產業洞見,洞察未來趨勢,把握投資先機。
中國銀河證券全球科技投資論壇現場 昌校宇/攝影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應以國內政策“確定性”擁抱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以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
中國經濟增長需要依靠
科技領域的實質性突破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發表了“底層邏輯變化下的科技創新路徑——從土地財政到新質生產力”主旨演講。他認為,中國經濟面臨轉型的關鍵時期,自今年9月底以來一攬子政策密集出臺,市場信心持續改善,應該看到本輪政策出臺的背后是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的底層邏輯轉變。
全球經濟處于以AI為引領的第四次科技變革前夕,國內經濟轉型的迫切性大幅提升。為此,本輪政策轉向旨在為經濟轉型提供更多的安全墊,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需要更多依靠科技領域的實質性突破,而科技轉型發展也必然要求融資體系由過去間接融資為主更多轉向直接融資,地方政府發展方式也將由“土地財政”轉向“股權財政”,由投資型政府轉向服務型政府。
對宏觀政策
連貫性和一致性抱有信心
對于2025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主線,中國銀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迪認為是“以我為主”,并對宏觀政策的連貫性和一致性抱有信心。
張迪在發表“初窺2025:以確定性擁抱不確定性”的主題演講時分析稱,財政政策方面,預計赤字率提升至3.5%,廣義赤字率有望回升至12.5%。貨幣政策方面,繼續實施較大幅度的降準、央行公開市場凈買入國債以及相機抉擇實施降息,全年政策利率的累計降幅可能在20BP,引導5年期LPR下調40BP—60BP。
展望2025年的中國宏觀經濟,張迪表示,可以期待更多內需的修復,尤其是消費和基建。權益市場方面,我們維持樂觀態度。雖然外部環境的擾動依然值得關注,但投資者更應抓住“以我為主”的時間窗口。固定收益市場方面,廣義財政發力對經濟基本面形成一定支撐,但信用擴張依然面臨需求約束,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值伴隨央行調降政策利率或進一步下移至2%附近,波動區間為1.8%—2.2%。
基本面修復預期向好
帶動A股震蕩螺旋上行
雖然未來投資環境不確定性較強,市場觀點分歧較大,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認為,A股市場將震蕩螺旋上行。
楊超在發表“重構·聚勢——2025年A股市場投資展望”的主題演講時分析稱,外部面臨地緣因素、貿易政策等風險,對A股市場或形成一定的壓制,但預計我國政策將主動作為,基本面修復預期向好,A股業績邊際改善提速,將帶動市場震蕩螺旋上行。
在主題風格方面,楊超認為,大盤成長股占優,利好科技成長板塊。結合政策、業績預期及投資環境變化等因素,建議關注“新動能”相關投資機遇,尤其是科創主題,科技自主創新、國產替代是未來大趨勢,業績增速較高的行業估值或有提升空間,如電子、通信、計算機、機械設備、軍工等細分板塊。
AI產業鏈
將迎投資新機遇
近年來,我國AI產業蓬勃發展,AI技術深入各行各業,不僅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具體到投資方向上,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計算機首席分析師吳硯靖認為,AI代理(Agent)的崛起正重塑AI產業鏈并帶來投資新機遇。預計到2028年,中國AI代理市場規模將激增至852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72.7%。
吳硯靖表示,AI代理技術的快速發展,標志著從訓練為主到推理為主的轉換,企業資本支出將呈現從研發性資本支出為主到經營性資本支出為主的轉變,AI應用生態將迎來繁榮期。建議投資者關注具備核心技術優勢和垂直領域卡位優勢的軟件公司。
(編輯 張明富 喬川川)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