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當前,券商資管業務加速轉型、回歸主動管理本源,通道業務則逐步出清。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券商私募資管產品存量規模企穩回升至5.35萬億元,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占比提升至50.18%。
在公募、私募資管業務協同發展的趨勢下,從已披露今年一季報的上市券商資管業務業績表現來看,今年一季度有4家公司資管業務凈收入均同比增長超100%。
一季度規模回升
4月26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券商私募資管總規模為5.35萬億元(包含資管子公司,不包含私募子公司),較去年四季度末增長0.93%。實現去年至今首次單季規模回升。
在持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的趨勢下,券商私募資管產品結構正逐步優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以主動管理為代表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增至26867.39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增長3.63%,占券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的比重為50.18%;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為26673.3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1.64%,占券商私募資管業務規模的比重為49.82%。
從私募產品結構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券商固收類產品規模為43057.8億元,占比80.42%;混合類產品規模為5268.4億元,占比9.84%;權益類產品規模為4862.56億元,占比9.08%;期貨和衍生品類規模為351.93億元,占比0.66%。
截至4月28日記者發稿,已有19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24年一季報,其中資管業務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助力,共有10家公司今年一季度資管業務凈收入較去年一季度實現增長。其中,財達證券、南京證券、首創證券、太平洋證券4家券商的該業務凈收入均同比增超100%。
例如,首創證券今年一季度實現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5億元,較去年一季度大增211.69%;受益于資管業務凈收入的大幅增長,首創證券今年一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合計為3.33億元,較去年一季度增長90.85%;方正證券今年一季度實現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6315.08萬元,較去年一季度增長39.41%。
券商積極布局公募業務
當前,積極設立資管子公司,提升投研能力及主動管理能力成為眾多券商資管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近日,國信證券資產管理子公司國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工商登記手續已辦理完成并領取了營業執照,注冊資本為10億元。
從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今年一季度,券商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強中,券商資管子公司數量達12家。其中,中信證券資管以7006.96億元的私募資管月均規模穩居行業第一;國泰君安資管以3592.44億元緊隨其后。同時,上述前20強中的光大證券資管、華泰證券資管、廣發證券資管、招商證券資管、申萬宏源證券資管、安信證券資管、財通證券資管等7家券商資管子公司的私募資管月均規模均超1000億元。
隨著“一參一控一牌”政策落地,券商積極布局公募業務,通過設立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業務牌照,而公募、私募業務協同發展也帶動了券商資管業務競爭力的提升。中證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證券行業資產管理業務受托資金達8.83萬億元,以公募基金和集合資管為代表的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占比達到39.59%。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公募、私募業務齊頭并進對業務發展有多方面的益處。首先,這有助于券商實現業務的多元化,降低對單一業務領域的依賴,從而提高整體業務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其次,公募和私募業務在客戶群體、投資策略、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差異,通過同時發展這兩項業務,券商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此外,公募業務具有更廣泛的投資者基礎,有助于券商擴大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客戶和資金。”
16:21 | 聚焦全球市場 共探航運指數期貨新... |
16:19 | 莫高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 |
16:14 | 東方嘉盛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 |
16:12 | 2024年營收不足3億元 蘭州黃河被實... |
16:10 | 甘肅能化2024年實現凈利潤12.14億... |
16:10 | 坤恒順維2024年超三成營收用于研發... |
15:49 | 央行最新部署,事關金融“五篇大文... |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