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今年以來,券商資管及公募基金公司迎來大規模自購。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13日,年內已有74家公募基金公司和10家券商資管自購旗下207只基金產品,涉及資金31.63億元,同比增長34%。
其中,公募基金公司仍是自購主力,年內累計自購額達24.32億元,自購產品主要為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FOF基金,自購額分別為8億元、6.36億元、5.15億元、3.4億元。其中,南方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國泰基金、興證全球基金等4家公募基金的自購金額均超1億元。
券商資管在自購方面也不甘示弱,已累計自購7.42億元,自購的產品主要包括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自購額分別為4.6億元、2.21億元、4000萬元。
不過,從單家公司自購金額看,華泰證券資管以3.3億元的自購金額暫列券商資管及公募基金公司第一,長江證券資管以2億元的自購金額暫列第三,國泰君安資管自購金額為1億元暫列第六。從2019年至2021年,鮮有券商資管如此大手筆進行自購。
對此,華泰證券資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運用自有資金投資旗下產品,主要是基于對公司投研架構升級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秉持長期投資的理念,與廣大基金持有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遇共識。”
“公募、券商資管自購主要是出于提振市場信心以及對旗下產品長期前景看好等原因。機構通過自購并承諾中長期持有,將自身利益與投資者深度綁定,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直接和間接推動后續基金產品的運作。”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然,券商資管及公募基金公司的積極自購離不開監管的持續推動。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專題會議召開后,證監會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會議精神并提出,發揮市場內生穩定機制作用,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引導基金公司自購份額。5月份,上交所表示,研究推動上市公司回購、增持等穩市行為便利化,繼續支持鼓勵資管機構、人員自購,配合做好長期投資者入市工作。
可以看到,券商資管及公募自購集中在3月份、4月份,當月合計自購金額分別為5.68億元、6.04億元。從自購產品的表現來看,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公司、券商資管自購的基金中,約有155只實現正收益,占比75%。
華西證券策略團隊表示,公募基金自購規模放量并不等同于買入信號,但當市場下跌到一定幅度或者持續一段時間,公募基金開啟大規模自購,往往是市場構筑底部的信號之一。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