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浙商證券自2016年來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000多萬元,立足結對貧困縣的實際情況,以問題為導向,深入調研,精準施策,最終幫助江西上饒、安徽岳西、安徽靈璧、湖北恩施、四川儀隴5個貧困縣全部成功脫貧。
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持續化發展才是消除貧困的關鍵。“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把充分調動貧困戶增收積極性、提高自我造血能力作為全部工作的切入點,通過資金投入、產業扶持、教育引導等方式,最大限度激發群眾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形成自我造血機制。”
扶貧思路以點帶面
2019年7月,浙商證券向浙江省革命老區發展基金會捐贈100萬元,專項用于幫扶樂清市和開化縣等省內革命老區發展。在幫扶資金到賬后,經過浙江省老區基金會和浙商證券的嚴格審核,基金會將資金分配給了樂清和開化的革命老區開發建設促進會(簡稱“老促會”)。
開化縣老促會首先選擇了養蜂產業。開化森林覆蓋率超八成,特有的生態環境為中華蜜蜂(簡稱“中蜂”)飼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開化縣老促會會長陳興龍說:“中蜂產業投資少、見效快,既不占用土地,技術門檻也不高,農戶利用房前屋后、山間空地,擺上蜂箱就能飼養。”
“這個叫烏桕,一年四季有花有景。那個叫五倍子,在9月開的小白花。再過去的叫拐棗,是6月開花……這些都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穿梭在茂密的蜜源林中,陳興龍對當時前去驗收的浙商證券工作人員說,“現在我們還利用‘五邊’種植蜜源林,即山腳邊、河岸邊、公路邊、田坑邊、房屋邊。這樣既綠化美化了環境,又能筑牢蜂產業發展根基。”
陳興龍認為,如果沒有可學、可看、可推廣的典型示范,如果沒有實實在在的效益,老百姓很難被發動。“正是有‘錢景’的示范帶動效應,才造就了近幾年來,開化中蜂產業的急速發展。”
浙江省老區基金會秘書長薛維江表示,浙商證券的幫扶資金都是按照這個思路投下去的?;饡龃蚧A的工作,通過幫扶示范基地和生產加工廠,以點帶面,帶動周邊老百姓一起干事創業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扶貧方案因地制宜
此外,浙商證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針對不同貧困縣的不同致貧原因,公司策劃了專項解決方案來幫助其脫貧致富。
比如在安徽岳西縣,盡管當地林業資源豐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資金不足,林業產業一直缺乏效益。2017年9月,浙商證券聯合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設立4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在岳西縣建立了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皖西南中心,幫助當地大力發展油茶、茶葉、林業等農林產業,協助開展農林產品交易、碳匯交易等業務。這一舉措有力帶動了當地林業產業發展,幫助當地實現了“林業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生態發展。
得益于岳西縣生態發展的成功實踐,2019年10月,浙商證券又與湖北恩施市達成協議,打造一個杭州市對口扶貧恩施的標桿項目。由浙商證券、杭州東西部協作資金和當地政府聯合出資1000萬元(現已投入280萬元),在白果鄉兩河口村建設一座包括農場、養殖基地、茶葉加工廠、農產品加工中心、民宿接待中心及電商體驗中心于一體的生態農莊。
通過生態農莊項目建設運營,全面帶動當地的茶葉、富硒土豆、大米種植以及鵝、土雞養殖業、民宿旅游業等多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帶動當地200戶以上貧困戶發展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扶志、造血脫貧”的路子。
扶貧方式與時俱進
值得一提的是,在結對幫扶中,浙商證券充分利用杭州當地電商企業密集的優勢,主動幫助結對貧困縣與電商、網紅直播銷售平臺進行宣傳推廣,為優質的農副產品建立線上銷售合作渠道。
作為恩施市白果鄉兩河口村“名譽村長”,今年6月,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參加“杭恩東西部協作帶貨”網絡直播帶貨公益活動,在央視新聞移動網、淘寶、飛豬、杭州移動電視等9家平臺上進行直播帶貨,幫助當地農戶打開了銷售渠道。
與此同時,浙商證券還對當地政府推薦的農特產品商家進行深入調研,通過政府+商家+農戶的模式,委托商家向農戶以保底價格收購農特產品,并采取供應員工食堂、開設食堂專柜展銷、不定期組織員工集中預訂等方式,直接采購消費農特產品,使“養在深山無人識”的各種優質土特產,成為遠在千里之外的消費者搶購的“香餑餑”,也為農戶打開了一條最直接、見效快、最穩定的脫貧路子。
(編輯 李波)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