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冷翠華
11月中旬,寒意漸濃,天津市東麗區桂雨路的一個“社區”卻頗為熱鬧:在一間間活動室內,居民們或引吭高歌,或安靜刺繡,或集體娛樂休閑,或做個人康復訓練……這個“社區”就是中國人壽旗下的養老社區。
這只是近年來險企布局的數十家養老社區的一個日常畫面。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至少有泰康人壽、中國人壽等15家險企投資運營了超過70家養老社區。整體看,險企投資的養老社區以重資產模式為主,中資產、輕資產模式為輔。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險企布局養老社區,一方面,因為在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態勢下,高端養老社區的市場前景廣闊;另一方面,“保險+醫療+養老”的經營模式有利于促進險企主業發展。不過,養老社區的投資回收周期長達15年至30年,這對險企綜合經營能力等提出了較高要求。
目前,已建成的險企養老社區入住率如何、在實際投資、運營環節又面臨哪些挑戰、“重資產”布局最終能否賺錢?《證券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進行了實地采訪。
大中型險企
爭相布局養老社區
“隨著年齡增長,我的心臟和呼吸道出現了問題,既擔心出現風險,又不想長期住院,就住到了這里。”在三亞海棠灣,已入住某險企養老社區的劉大爺告訴記者,他入住養老社區,主要是看中醫護服務。
另一位入住險企養老社區的北京老人則告訴記者:“由于兒女常年不在身邊,為給子女解除后顧之憂,便住進了養老社區,之前有顧慮,入住后發現,養老社區的環境和服務都不錯。”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有康養需求的人不在少數。民政部近期發布的《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8億人,占總人口的19.8%,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098億人。
滿足人口老齡化催生的康養需求,正是險企爭相布局養老社區的邏輯之一。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陳東升表示,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醫療也從傳統強調疾病治療向強調健康管理轉變,這不僅符合中國進入長壽時代新的發展方向,也符合中國醫療產業的趨勢。
除了有市場需求,投資養老社區可以促進保險主業的發展,也是險企爭相布局的重要原因。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投資養老社區,有利于推動壽險經營轉型升級,符合保險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方向。通過提供“保險產品+養老社區+專業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對高額保單有積極促進作用,同時,養老不動產具有前期投入大、后期回報穩定的特點,與保險資金特別是壽險資金的長久期特性非常匹配。
談及對主業的促進作用,大家保險相關負責人對記者提到了兩層邏輯:一是現在真正高收益或穩定收益的投資通道越來越窄,養老場景是個不錯的選擇。測算顯示,在運營良好的基礎上,養老社區平均可實現3.5%的內部收益率(IRR),現金回報20年。二是從純業務邏輯角度來看,公司要賦能隊伍建設,就要給營銷團隊配套資源,在生態上給予支撐,而養老場景是個很好的支撐。
良好的投資時機以及政策導向也是險企布局養老社區的重要原因。在陽光保險集團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劉鑫看來,首先,醫療養老行業的優質治療手段和服務供不應求,目前是資本進入醫養產業的重要時間窗口;其次,我國政策一直鼓勵商業保險與社會辦醫加強合作。
正是基于上述諸多因素“共振”,不少險企已將“保險+醫療+養老”作為未來發展的新動能。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認為,布局大養老是新業務增長極。養老投資可以通過跨周期的運營來實現綜合價值,養老投資在單個項目組合以及投資配置方面都能帶來多元價值。
目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泰康保險等大型險企均已布局養老社區,此外,合眾人壽、大家人壽、國華人壽等中小險企也在布局。其中,泰康之家已在32個城市布局了37個項目。截至今年9月底,大家保險已在全國11個城市布局13個城心醫養社區、6個旅居療養社區。
入住率超60%
或可實現盈虧平衡
在眾多險企扎堆布局的同時,如何預估客戶對養老社區的真實需求,成為保險業和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業內人士認為,入住率是考察市場需求的重要指標之一,也對養老社區運營有重要影響。
據記者了解,目前不同險企的布局進度不一,疊加養老社區的區位、定價、營銷能力存在差異,不同養老社區的入住率也各異。
目前,部分開業較早的養老社區入住率較高。如,泰康之家·燕園于2015年開業,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燕園社區一期和二期已經投入運營,入住率超90%。截至今年9月末,大家保險北京朝陽城心醫養社區入住率超過94%。
“好的社區不愁沒人住,想住可能還得排隊,也得有經濟實力。”參觀過4家險企養老社區的北京居民曾先生表示。
天津一家大型險企的養老社區運營人員介紹,目前該社區入住率約為40%,不過入住率還在增長中。
根據業內測算,養老社區入住率超過60%才能實現盈虧平衡。劉暉表示,根據經驗數據,當養老社區入住率達到60%至85%,現金流逐漸自給自足甚至達到盈虧平衡,在項目運行成熟期可以帶來長期持續的穩定回報。
“總體而言,入住率達到60%之后會比較穩健。”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養老社區盈利必須以較高且穩定的入住率為基礎,只有入住率達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覆蓋能耗、人力等主要運營成本,降低客均成本,逐步實現運營盈利和項目投資回報。
市場如此關注入住率的另一大原因是,險企投資的養老社區普遍入住門檻較高。多數養老社區的入住資格與保險產品掛鉤,客戶想入住養老社區,普遍先要購買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保險。
一家險企養老社區的業務員對記者介紹,要入住養老社區有兩種方式:一是購買300萬元保險;二是繳納8萬元押金。兩種方式只是獲得了入住資格,不包含服務費用。以雙人居住的戶型為例,若沒有購買保險,月服務費為2.54萬元,包含住宿、餐食及各種配套服務;若已經購買保險,服務費2萬元出頭。
再以北京某上市險企的養老社區為例,客戶需要先購買100萬元的保險才能鎖定入住資格。入住費用另算,主要由月租、押金、服務費等構成,月租因房型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套房平均月租約為3.15萬元;押金通常為6個月的房租金額,即約18.9萬元;服務費包括生活服務費和健康管理費,共計約3800元/月。
一方面險企加速布局,另一方面入住門檻居高不下,因此,業界擔心養老社區會出現同質化競爭和入住率不足的問題。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一方面,同質化競爭可能會加劇;另一方面,高門檻可能導致客戶數量減少。
不過,險企對養老社區的市場前景頗為樂觀。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機構養老在整個養老服務體系中必不可缺。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持續提升,必將帶來居民養老觀念的革新和支付能力的改善,市場需求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或將在2025年前后出現。
“如今,越來越多險企入局,說明‘保險支付+醫養服務’模式漸被行業認可,并被市場檢驗。”泰康健康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在養老保險領域,各方資本都在努力豐富養老服務內容,這也意味著該領域還是一個藍海。”大家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
長周期投資
考驗險企運營能力
盡管險企普遍看好養老社區投資前景,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一項長周期投資,險企要高度重視成本管控,提升運營能力。
目前,險企投資養老社區有不同模式,有的采取自建社區的重資產模式,將投資商、開發商、運營商多種角色融為一體;也有的采取租賃物業進行改造等輕資產模式。隨著投資養老社區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險企探索更多模式布局。
對此,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認為,滿足客戶高品質養老需求,需要重資產投入和專業化運營,但這種模式也面臨兩方面挑戰,一是戰略定力問題,做實業的周期非常長,若無長期主義信念,容易半途而廢。二是資源整合問題,在投資拿地、工程建設以及運營階段都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通過租賃改建等方式取得養老物業,或者將運營服務外包等輕資產模式可以迅速擴張,但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有一定不確定性。
“從行業看,養老社區的運營和服務是長周期的,投資回收周期一般在15年至30年。根據太保家園各項目不同規模,一般而言,中小型項目可在3年至5年內實現運營端盈虧平衡,大項目則要5年至8年實現運營端盈虧平衡。”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預計。
劉鑫認為,風險與挑戰主要有:第一,初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流動性差、整體回報水平不高,中短期可能難以貢獻投資收益,對保險公司的成本收益匹配可能帶來壓力;第二,部分業態較為早期,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和資產減值的可能性,拖累保險公司的整體投資收益;第三,償二代二期規則下,不屬于保險主業范圍內的股權投資資本消耗較大,尤其非保險子公司需按100%計提最低資本,這客觀上也是保險公司開展相關投資的挑戰。
事實上,部分險企已經意識到風險并總結出應對之策。大家保險認為,在實戰校驗過程中,公司重點打造三個能力:物業改造能力;護理、康復、醫療等運營服務能力;銷售能力。該公司表示,養老是個非常細致的產業,只有運營起來,才能夠真正發現它能否形成最優成本模型。
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太保家園在注重社區硬件品質的基礎上,重點布局三條產品線,“抓兩頭(低齡樂養和高齡康養)、促中間(中齡頤養)”。在運營過程中,高度重視成本管控。同時,還引入國際先進的養老品牌,合資成立養老企業管理公司,提升運營管理能力。
總體來看,不少險企仍在“摸索中前進”,一方面在逐步加大對養老社區的投資,另一方面也在持續探索降低運營成本的商業模式。養老社區作為不少頭部險企“押注”的重要方向,十幾年乃至二三十年后,其最終能否賺錢并賦能保險主業,既值得期待,也需要時間去驗證。
22:46 | 中國最大的零食連鎖零售商鳴鳴很忙... |
21:59 | 金健米業聚焦主業漸入佳境 一季度... |
21:57 | 格靈深瞳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億... |
21:55 | 松井股份:第三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55 | 精進電動:第三屆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55 | 輝煌科技:第八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5 | 蘭生股份:第十一屆董事會第九次會... |
21:55 | 宜賓紙業:2025年第三次臨時股東大... |
21:55 | 中英科技:第三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55 | 愛麗家居:第三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5 | 湖南海利:監事會決議公告 |
21:55 | 交建股份: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