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布《關于加強萬能型人身保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本著從嚴監管的思路,突出問題導向,并實行“新老劃斷”的監管政策。《通知》將于5月1日起實施。
業內人士認為,《通知》將進一步降低險企的剛性負債成本,減少投資沖動,更好實現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降低利差損風險。短期內,萬能型人身保險(以下簡稱“萬能險”)保費收入或將受到一定沖擊,但有利于行業長期持續穩健發展;同時,現有保單持有者的最低保證利率不會因新規而改變。
可以設置保證期限
萬能險作為一種兼具保險保障功能和投資功能的人身保險產品,一般在產品名稱中包含“萬能型”字樣,可以不定期不定額追加保費或者調整保險金額;設立單獨保單賬戶,可領取部分或全部保單賬戶價值;保單賬戶價值提供最低收益保證,最低保證利率不得為負。
《通知》從產品管理、賬戶管理、資產負債管理、銷售行為管理等多個方面對萬能險加強監管。其中,幾方面新規備受行業關注。
一是,保險公司為強化資產負債管理、保障客戶長期利益,可以對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設置保證期間,保證期滿以后可以合理調整最低保證利率。這與此前的監管規定有較大區別,此前的萬能險在保險期間內各年度最低保證利率數值應一致,不得改變。而從今年5月1日起,新開發的萬能險或將告別固定最低保證利率。
二是,明確除終身壽險、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等產品外,其他產品不得設計成萬能型。同時,萬能險的保險期限不得低于5年。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萬能險保障期限拉長至5年及以上,同時鼓勵保險公司通過合理調整退保費用、保單持續獎金等產品設計要素延長保單實際存續期限,有助于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長期保障需求,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三是,強化資金運用監管。強化集中度監管,對萬能險資金投資單一股權投資基金、不動產相關金融產品等的比例,從嚴設置上限。強化關聯交易監管,禁止通過多層嵌套、通道業務等方式開展不當關聯交易。強化非標投資監管,對萬能險資金投資非標不動產和非標金融產品的比例,從嚴設置上限。
普華永道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知》針對萬能險開發適用的產品和保險期限、最低保證利率的保證期設置、萬能賬戶的盈余分配及特別儲備使用規則、萬能險資金運用的限制和流動性的要求等都進行了具體界定,有利于險企降低剛性負債成本,減少投資沖動,管好流動性風險,并確保盈余分配的公平合理,從而更好實現資產負債匹配,降低長期利差損風險。
對消費者有何影響
在提升萬能險保障水平、降低險企利差損風險的同時,《通知》對險企的萬能險保費收入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對萬能險消費者又有何影響?這也是市場普遍關注的兩大問題。
從保費收入來看,近年來,在市場利率走低、萬能險結算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下,萬能險保費收入呈下降趨勢。業內人士認為,根據《通知》,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不再“一次定終身”,加上結算周期、結算利率的變化,短期內預計萬能險保費收入仍將保持下滑態勢。
萬能險保費的一部分作為風險保費和各種費用,用于提供保險保障,另一部分則進入投資賬戶,形成“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統計數據,去年行業的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為5787億元,同比下降2.8%;今年一季度,保戶投資款新增繳費為2605億元,同比下降7.8%。
從萬能險結算利率(年化,下同)來看,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已發布3月份結算利率的1122款萬能險中,結算利率最高的為3.5%,有31款;結算利率在3.0%及以上的萬能險共有519款,占比46.3%;另有18款產品結算利率不足2%。同時,根據監管規定,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1.5%執行;最低保證利率超過上限的萬能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存量萬能險保單中,有部分產品最低保證利率較高,由于萬能險結算利率不能低于其最低保證利率,因此這部分保單給險企帶來的利差損壓力較大。隨著《通知》的實施,險企新增保單的利差損風險將更加可控,但萬能險的吸引力也可能減弱,短期將對其保費收入產生抑制作用,但有利于行業長期穩健經營。
從消費者角度看,中華聯合保險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所首席保險研究員邱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新老劃斷”的原則,消費者已經購買的萬能險保單,其最低保證利率仍會按照合同條款規定執行。而對于是否購買新的萬能險產品,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資金規劃、風險偏好以及對收益的預期來綜合判斷。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可以對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設置保證期間”不是“必須設置”,體現出監管為保險應對風險提供更多路徑,但這并不會影響已有保單的效力。
周瑾也持有相似觀點。他補充分析說,萬能險未來的結算利率,需要遵循《通知》中關于結算利率和特別儲備的要求,保險公司需要更加規范地運作。預計未來新增萬能險大概率會下調保證利率,設置保證期限,規范特別儲備和結算利率的使用,不同險企的收益率水平也會基于其投資能力和業績的表現出現分化,因此,消費者對于保險公司及其萬能險產品的選擇需要更加審慎和理性。
09:50 | 星輝娛樂2024年聚焦主業加大技術創... |
09:48 | 安徽省私募基金業協會成功舉辦托管... |
09:46 | 神州細胞扭虧為盈成功“摘U”多管... |
09:43 | 國軒高科2024年營收創歷史新高 |
09:41 | 高端戰略疊加降本增效 夢潔股份202... |
09:38 | 天舟文化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超五成... |
09:37 | 丸美生物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8.01%... |
09:31 | 華清安泰開啟新征程 |
09:28 | 華菱線纜一季度業績向好 航空航天... |
09:25 | 京東:首批開放130多個城市全職騎... |
09:24 | 成都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
09:24 | 小米申請注冊小米御七商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