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4月15日,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3家A股上市公司同時發布擬購買董責險的公告,引發投資者關注。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購買董責險步履稍有放緩。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16日,年內已有93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披露董責險購買計劃,相較于去年同期減少16%。
受訪專家表示,年內擬購買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有所下降,與市場消化風險、成本控制、公開賠付案例較少、賠付周期長等因素有關。從長期來看,隨著司法實踐推動和公開賠付案例增多,董責險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上升。
“董責險”全稱是“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是一種保障上市公司董監高在履職過程中,因工作疏忽、不當行為被追究責任時,由保險公司賠償法律訴訟費用及承擔其他相應民事賠償責任的保險。
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律師王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內擬購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減少,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市場環境趨穩,企業風險感知有所變化;二是經營壓力與成本控制,部分企業削減非核心支出,而董責險作為非強制險種,可能被削減;三是法律與監管調整的滯后影響,盡管去年施行的公司法加強了董監高責任,但實際訴訟案例尚未大規模爆發,部分企業對風險緊迫性認知不足。
與此同時,近年來,董責險費率呈現下降趨勢。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保險團隊與險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董責險市場報告(2025)》顯示,2023年董責險費率變化出現轉折,呈現出下降趨勢。這一趨勢一直持續到整個2024年度,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董責險簡單平均費率不足千分之五。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董責險費率下降受到以下因素影響:一是董責險賠付滯后性。董責險賠付具有明顯的長尾效應,從索賠到最后結案可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目前來看,董責險公開賠付案例較少。二是董責險市場競爭加劇。早期開展董責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較少,險企進入董責險市場時也較為謹慎,近年來隨著新險企加入,市場競爭加劇,董責險費率有所下滑。
記者梳理發現,近幾年,擬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呈現波動態勢。2022年、2024年,擬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同比增速均超過30%,而2023年擬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則同比有所下滑。總體來看,國內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投保率相對國外而言仍處于較低位,董責險要進一步“擴圈”,仍需保險業持續發力。
徐昱琛認為,董責險投保率較低一方面與市場透明度不足有關,許多保險公司因保密協議而不公開董責險的理賠情況,導致許多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理賠情況缺乏了解,影響了投保率;另一方面,董責險現有條款中存在除外責任,如故意行為(保險公司不承擔被保險人因故意行為而導致的損失)、行政罰款(保險公司不承保被保險人因行政罰款或違法所得而導致的損失)等,其中部分除外責任的界定較為模糊,在理賠時容易引發法律糾紛。此外,與董責險相關的市場規則與法律制度尚不成熟,也對董責險的投保率產生了影響。
展望未來,王民表示,董責險市場短期調整是周期性與結構性問題疊加的結果,從長期來看,隨著相關司法實踐的推動與保險賠付案例的增多,董責險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上升。
(編輯 屈珂薇)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