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冷翠華
見習記者楊笑寒
車險作為財險業的第一大險種,其保費情況備受市場關注。隨著險企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財險公司2024年車均保費情況也隨之出爐。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2月11日,共有56家非上市財險公司披露了2024年車均保費,平均約2000元,最高達6100元,最低為870元。其中,有37家險企的車均保費低于2000元,在已披露車均保費的非上市險企中占比為66%。
受訪專家表示,展望未來,車險的銷售場景、理賠模式、定價模式、產品設計都將發生變化。同時,隨著科技應用的發展及車險經營模式的轉變,預計未來新能源車險價格會有所下降。
車均保費最高達6100元
車險是財險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車險保費整體收入約9137億元,占財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的54%。
車均保費作為衡量保險公司車險業務收入的關鍵指標,也關乎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業界高度關注這一指標。截至2月11日,共有56家非上市財險公司披露了2024年車均保費,平均值約為2002.59元。
從分布來看,有37家險企的車均保費低于2000元。其中,新疆前海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國任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華農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鑫安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險企的車均保費低于1000元;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車均保費最低,為870元。
同時,有19家險企的車均保費在2000元以上。其中,現代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以6100元的車均保費暫列第一;日本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國泰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的車均保費高于4000元,暫列前五。
從不同車均保費的分布來看,車均保費較低的多為中小財險公司。對此,北京車與車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張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財險市場的“馬太效應”較為明顯,市場競爭激烈,因此,部分中小險企會將自主定價系數調整到較低的水平,降低車險保費,以留住客戶和爭奪市場份額。
2023年,根據相關監管規定,非新能源汽車商業車險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由此前的[0.65-1.35]擴大為[0.5-1.5]。這使得財產保險公司的定價自主權得到進一步釋放,不同險企針對不同車主使用不同的車險定價系數,使得同一輛汽車在不同險企間的報價和不同車輛在同一家險企的報價都存在差異。整體而言,不同車主之間,優質車主的車險保費更低;不同險企間,中小險企報價可能更低。
新能源車險去年承保虧損
新能源車險作為近年來發展迅速的險種,在車險領域備受關注。從數據來看,新能源車險仍存在承保虧損、保費較高的情況。
據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近期聯合發布的新能源車險2024年有關賠付信息(以下簡稱“信息”)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57億元,共承保車系2795個,賠付率超過100%的高賠付率車系有137個。
對于新能源車險保費較高的原因,張磊表示,一是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結構與傳統燃油車截然不同,新能源車的維修成本普遍較高。二是風險特征有所改變。例如,以網約車為代表的營運性質的新能源車,行駛里程和使用頻次都非常高,導致出險率和賠付率較高。三是定價不精準。新能源車的駕駛數據和條款積累相對較短,導致險企的定價策略存在差異和誤區,難以準確估計風險,導致新能源車險保費遠高于傳統車險保費。
展望未來,張磊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預計車險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第一,車險的銷售場景或將有所變化,大部分車險銷售將通過車企的應用程序和車載屏幕來實現,從而降低渠道營銷的費用。第二,未來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數據在平臺之間的快速傳輸進行理賠。例如,發生事故后,車企可以將事故詳細信息整合成數據包并提供給保險公司的理賠中心,保險公司能夠獲得第一手的現場信息,從而提高安全性和反欺詐能力。第三,車險產品責任的轉移,隨著自動駕駛的普及,未來的車險責任將會被劃分為“實時駕駛行為+汽車軟件技術的可信度”,也就是說,當汽車切換為智能駕駛的時候,保險責任將會轉移到由車企購買的自動駕駛責任險之上。在張磊看來,新能源車險經營模式的轉變意味著,未來新能源車險價格將會有所降低。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