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7月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發布《2023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展示了保險業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認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行業價值和社會責任。
據保險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于華介紹,2023年,保險業積極參與國家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針對多地持續強降雨狀況,第一時間啟動大災響應機制,向北京、河北等16個秋季水災地區及時賠付126億元。巨災保險已在10多個省落地運行。截至2023年底,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累計提供了7918億元的地震風險保障,累計賠付逾1億元。
人保財險黨委委員、副總裁降彩石表示,做好防災救災和減災工作是保險業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在做好科技保險,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于華表示,2023年,科技活動主體保險業務保單數量3.8億件,科技活動主體保險業務賠款支出138億元。保險業大力支持國家重點戰略和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首臺(套)、新材料保險補償機制提供了近萬億元保險保障,集成電路共保體共計提供保險保障約1.34萬億元。
在推進普惠保險方面,2023年,保險業持續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提供保險保障4.98萬億元,同比增長9.1%;針對小微企業等經營主體和老年人、新市民等特定群體,研究開發個性化、差異化、保費低廉、保障適度的保險產品,為1305萬戶次中小微企業提供保險保障,4.5億人次的60歲以上老年人得到人身保險保障。在服務健康養老方面,2023年,大病保險覆蓋人群達到12億人,保險業積累的養老準備金超過6萬億元、長期健康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2萬億元。
中國人壽黨委委員、副總裁劉暉表示,老年人口的養老、醫療,乃至更高層次的社交互動、自我實現等需求,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養老金融具有長期性的內在特征,保險行業參與養老金融體系建設具有天然優勢,要立足民眾多元保障需求,豐富健康養老保險供給;同時,要用好保險長期保障功能,夯實社會養老資金儲備;還要構建康養服務生態體系,豐富健康養老服務供給。
此外,在綠色保險方面,于華介紹,2023年,66家保險機構建立了ESG管理制度,綠色保險保費收入2298億元,占行業保費4.5%;提供保險保障709萬億元。在數字化轉型方面,2023年,保險行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務質效,重疾險平均理賠天數中位數為5天,比上年縮短1天。保險業持續加強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深入優化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消費者滿意度。2023年,保險業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引進來和走出去,為跨境貿易服務提供保險保障1.9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成員公司累計保障境外資產總規模逾4.49萬億元。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