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根據監管部門批復文件,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受讓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0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00%;5月17日,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無獨有偶,4月28日,小鵬汽車宣布與8家頭部保險公司建立戰略合作,發布智能保險服務體系及相關產品,為用戶提供更多用車保障。新能源車險如何變局、如何開新局,一時間備受關注。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得益于近年來持續的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更得益于中國品牌車企緊抓轉型機遇推出適應消費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銷量占比25.6%。
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增長,必然帶來新能源車險需求的增長。為了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正式上線,上海保險交易所還正式上線了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并首批掛牌12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新能源車險的出現,一方面打消了消費者的用車顧慮,另一方面也給車險市場帶來了新機遇,各大險企甚至車企都積極投身其中。
根據申萬宏源預測,2025年國內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543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15.7%;到2030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3萬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31.3%。可以預見,新能源車險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在當前車險行業存量競爭激烈、經營利潤微薄的背景下,新能源車險無疑打開了全新的增量市場。但與此同時,大部分公司在新能源車險上還處于虧損狀態,新能源車出險率高、維修成本高、賠付率高、數據不足的矛盾普遍存在。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配件價值高、維修技術含量高、維修人員短缺,其與燃油車在驅動原理、零部件布局、維修方式上均存在巨大差異,險企在此領域缺乏議價權;另一方面,在電動智能汽車時代,險企并不掌握車內數據,定損往往需要以車企的判定為準,因而也顯得相當被動,這都在無形中使險企的賠付增多。比如,中保協在“新能源汽車保險事故動力蓄電池查勘檢測評估指南”編制說明中就指出,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部位”,動力蓄電池占整車價格比重約40%,成本較高且保險公司理賠人員普遍缺乏理賠技術規范和損失判定標準。
新能源車險如何在發展中實現有效益、可持續,必須正視。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完全市場化和高質量發展攻堅期,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的提升是新能源車險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比如,在技術創新方面,要進一步提升電動化領域的車輛安全性、低溫適應性;智能化領域還需充分驗證自動駕駛系統可靠性。要著眼“本體安全、主動安全、過程安全、應急安全”的防控體系,確保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更穩固、更有保障。
除此之外,在產品服務方面,險企要積極融入新能源生態系統,鏈接主機廠等生態伙伴,圍繞“三電”等關鍵組成開發設計創新產品,提供更全面的風險保障,同時在低碳維修、電池檢測、線上服務、共享數據等方面與上下游建立合作關系,打破行業壁壘,打通新能源汽車在理賠查勘定損維修等環節的痛點,共同完善“用車+保險+服務”的內涵與外延,助力城市綠色交通的風險管理。
在科技賦能方面,要聚焦電動化、智能化等新特征,加強數據對接,推動保險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價值鏈的技術和數據融合,沉淀精算、定價、配件等數據,創新開展基于數據衍生出來的服務模式和生態體系,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車險定價、風險匹配、增值服務等工作,最終實現風險與保費的相對平衡。
在市場方向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5月17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和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創新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維護模式,支持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下鄉,意味著保險業的縣域市場也將迎來新的機遇,險企要提早布局,在渠道和服務上積極行動,迎接這一難得的機遇。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面對新能源車險這一新課題,必須堅持人民為中心,不斷加強源頭創新和協同創新,創新優化產品服務,踐行保險行業擔當。只有這樣,保險才能在服務社會治理、綠色低碳中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