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5月20日,“堅定信心,高質量金融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在以“《2023中國金融政策報告》發布——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金融之路”為主題的全體大會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于華在大會上圍繞保險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于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供圖)
于華表示,“保險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在金融領域,保險雖然體量不大,但在經濟社會中發揮著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作用,可以全方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保險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質效不斷提升
于華從保險功能和保險對象兩個部分闡述保險如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從保險功能來看,保險可以從經濟補償、風險管理、資金融通三方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經濟補償是保險本源和基本功能,其核心是分散風險、轉移風險,為經濟社會發展彌補或減緩因自然災害、意外、健康等帶來的重大生命財產損失。風險管理的核心價值是風險減量管理。在金融領域,保險最早運用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踐,這也是保險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保險通過市場化機制、差異化費率等,引導保險對象主動排除和降低風險。同時,保險還可以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減損、事后賠付等專業化服務,實現風險減量,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資金融通集中體現了保險的金融屬性。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在快速發展中,形成了規模龐大的保險資產,可以為實體經濟發展、為國家重大戰略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從保險對象看,保險可以為個人、企業、社會提供全流程的風險保障。從個人看,通過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意外保險、年金保險等,可以提供健康、養老、理財等保險保障,全周期呵護人的生老病死。從企業看,通過企業財產保險、團體人身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科技保險、保單質押等,為企業財產安全、員工人身安全、融資需求提供保險保障,基本覆蓋了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從社會管理看,近年來,車險便捷理賠較大緩解了交通擁堵,巨災保險有效服務了災后重建和社會穩定,各種責任保險在防范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應用越來越廣,保險服務社會治理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
于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險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強化保險保障功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質效不斷提升。
一是保險保障功能顯著增強。保險業堅持回歸保障本源,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增強保障屬性。2017年到2022年,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從3.66萬億元增長到4.70萬億元,增長28.4%;與此同時,為實體經濟提供保險保障從4154萬億元增加到13679萬億元,增長229%;提供保險賠付從11181億元增加到15485億元,增長39%。保障金額和保險賠付增速遠高于保費收入增速。
二是服務民生保障成效明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2012-2022年健康險賠付從298億元增長到3600億元,賠付額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不足1%增長到5%。積極承辦大病保險業務,覆蓋12.2億城鄉居民,累計賠付超過6000萬人次。積極開發普惠性健康保險產品,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共推出263款“惠民保”產品,參保人次超過1.23億,覆蓋29個省級行政區。深度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截至2022年6月底,參保人數達到1.45億人。適應人口老齡化和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需要,積極探索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落地實施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為新市民、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保險保障。
三是服務社會治理全面推進。2012年到2022年,農業保險為農戶提供保險保障從9006億元增長到4.6萬億元,增長4.1倍。積極探索巨災保險,服務國家災害體系建設,2022年住宅地震共保體提供風險保障1115億元。大力發展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責任保險,2022年責任保險為全社會提供保險保障超過5915萬億元,比2017年提高22.5倍。
四是保險融資功能日益顯現。2012到2022年底,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從6.85萬億元增長到25.35萬億元,年均增長14%。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定作用,持續推進保險資金運用規范化、多元化、市場化改革,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融資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底,保險資金為服務實體經濟融資超過21萬億元。
深入踐行保險的政治性人民性
于華認為,保險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踐行保險的政治性人民性,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地發揮保險作用。
一是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新型工業化建設,圍繞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保險產品創新,提升保險保障能力。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保險支持創新體系,為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提供保險保障。聚焦“雙碳”目標,堅持綠色發展,踐行ESG投資理念,助推實體經濟綠色轉型。發揮保險資金的跨周期資產配置和長周期價值防御優勢,通過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渠道助力新基建、大健康、新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要落實普惠金融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強保險科技運用,積極推動普惠保險產品和服務供給,重點服務三農、城鎮低收入人群、殘疾人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創新保險扶貧專項產品,防止已脫貧群體因病因災返貧。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大力發展為小微企業降風險、增信用的專屬保險產品,積極為新市民創業就業、醫療養老等提供保險保障。
三是要服務社會治理體系。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提高保險保障水平,服務鄉村振興和國家糧食安全。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探索健康管理新模式,積極參與經辦或承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加快商業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創新,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責任保險,服務社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巨災保險,發揮保險在國家防災減災體系中的作用。
四是要堅守行業風險底線。堅持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風險內控和關聯交易治理。全面貫徹落實償二代二期監管要求,提升風險管理能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培育風險為本的行業文化,完善三道防線,建立健全重大風險防范機制。發揮保險科技在行業風險防控中的作用,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控與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編輯 上官夢露)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