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投資結構優化,債券投資維持高位,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穩健擴容……今年以來,保險資金資產配置路徑進一步豐富,投資版圖進一步呈現“多點開花”格局。
2022年,保險資金為資本市場注入了更多“長期性”活水,也通過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融資,繼續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展望2023年,險資機構看好經濟復蘇帶來的市場投資機會,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領域的核心資產仍將是險資的“心頭好”。
積極推進險資入市
依托期限長、規模大、來源穩定、投資渠道廣泛等特色,保險資金日益成為資本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24.5萬億元,同比增長8.67%。
隨著險資規模的壯大,險資的投資品種也在政策呵護下逐漸豐富,資產配置路徑不斷拓寬。
今年以來,《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關于印發保險資金委托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等多份新規相繼落地,在業內人士看來,相關新規拓寬了險資投資渠道,有助于提高險資投資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簡稱“規則Ⅱ”)實施的第一個年頭。“規則Ⅱ提高了監管指標的風險敏感性和有效性,在引導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則Ⅱ對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股、大盤藍籌股和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公募REITs)等給予優惠政策,支持保險業參與資本市場改革,維護資本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近期,銀保監會明確,將有序推進優化保險資金運用。具體舉措包括支持保險資金隨著行業發展和專業能力提升,持續加大資本市場投資力度等。
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
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加速通過多元化投資工具,對接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進一步助力暢通實體經濟融資渠道。
業內人士指出,保險資金通過多種方式服務實體經濟。例如,通過銀行存款,特別是長期協議存款,轉化為銀行貸款,對實體經濟提供間接融資;通過購買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等金融工具,對實體經濟提供直接融資;通過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等保險資管產品形式,對實體經濟提供項目融資等。
多元化的投資工具促進了保險資金與優質重點項目的良性互動。
目前,在軌道交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綠色節能環保、區域協同發展等領域,一批頗具特色的產品線從保險資金中脫穎而出。
“通過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的優勢,我們正在加大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及重點區域建設相關產品的開發。”新華資產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還重點布局了“高端制造”“科技創新”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引導資源向科創領域聚集。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朱南軍表示,展望未來,我國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渠道將更加多元,投資領域更貼近產業,配套監管措施將進一步向市場化、定制化、系統化邁進。
緊抓產業變遷規律
今年以來,面對資本市場波動,險資堅守長期主義、價值投資視角,保持自身投資定力,做市場機會的挖掘者。
“前段時間,公司進行了較多的權益布局,預計能對今年整個投資業績貢獻一定的彈性。”一位保險資管機構人士透露,當前業界認為A股配置價值凸顯,不少保險資管機構近期已以較低的配置成本加倉了權益資產。
大家資產董事總經理吳劍飛表示,從影響因素看,國內疫情、海外緊縮等已邊際改善,預計2023年將迎來恢復窗口期;投資策略上,重點布局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等領域。
“權益投資方面,在經濟結構轉型階段,新興成長行業充滿投資機會。”泰康保險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段國圣表示,保險資管機構應當加大對新興成長行業的投研投入和長期布局,積極關注健康、消費、雙碳、科技等優質賽道的產業投資機會,發揮長期資本優勢,把握時代機遇,更好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大家資產總經理助理張承剛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對細分領域和中長期維度具有成長性行業的重點研究,挖掘相關領域的超額收益機會。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