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險的時候,我都會找幾個保險公司比比價,總的來看,今年各家報價比兩三年前低了幾百塊錢到一千塊錢不等。因為沒有出過險,保費每年呈現整體下降的趨勢。”有著十多年駕齡的李先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車險綜改后,一些以前不會額外買的小險種被囊括進來,保障的范圍確實擴大了。”
李先生的“故事”,正是車險綜合改革成果的縮影。車險綜合改革自2020年9月19日正式啟動,即將迎來兩周年。近兩年來,不少車主感受到車險產品“加量減價”;多地深入推進車險綜合改革,“降價、增保、提質”效果顯現。對于頭部財險公司而言,車險綜改的“陣痛期”已過,車險增長明顯回暖。
車險綜改階段性目標達成
對于車險綜改,東吳證券研報指出,“監管明確提出改革目標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其他目標均服務于該目標,而階段性目標是‘降價、增保、提質’。”
從目前情況來看,階段性目標已基本達成。今年3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2021年,車險綜合改革為消費者節省支出超過2500億元。另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編制的2022年一季度保險市場觀察報告,截至今年3月底,消費者車均繳納保費為2808元/輛,降幅達20%,約89%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
中國證券報記者也獲悉,眾多駕駛習慣好、出險頻率低的低風險車主享受到了更多保費優惠。
數字化保險交易服務平臺車車科技CEO張磊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車險綜改至今差不多兩年,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對車主而言,保費降了、保障范圍廣了;對保司而言,業務質量改善了,利潤上去了;對監管機構而言,車險監管更有抓手了,力度加強了,可以說基本上實現了車險綜改‘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有利于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維護消費者權益,實現車險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聚焦業務品質
車險業務是財險公司保費收入和承保利潤的壓艙石。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車險保費收入4625億元,占比為50.5%;去年全年,車險保費收入7773億元,占比為56.8%。雖然車險保費占比出現下降,但幾乎仍占據著財險業務的“半壁江山”。
從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看,頭部財險公司車險業務已逐漸走出車險綜改后的“陣痛期”。
以車險“老三家”為例,上半年,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車險保費分別為1288.08億元、955.02億元、481.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7.3%、7.9%,較2021年上半年和全年的“負增長”明顯回暖。同時,通過優化定價模型、加強風險篩選及精細化費用投放等管理等措施,上述三家公司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5.4%、94.4%、96.6%,同比分別優化1.3個、3個、2.4個百分點。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從保費收入來看,“車險綜改”對車均保費的影響已于2021年四季度基本出清,車險市場進入新發展階段。
“如今,車險市場正在加速重塑。大公司進一步聚焦業務品質,優化綜合服務,提升客戶體驗。”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
對于未來車險的發展,平安產險表示,將積極探索機動車里程保險等產品及服務。人保財險將加快發展“車生活”等方面的交通生態服務,逐步建設覆蓋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生態圈。太保產險提到,面對未來的車險市場,專注實現業務發展速度最優、綜合成本結果最佳、客戶經營水平最好的目標。
加大新能源車險布局
目前,頭部財險公司車險業務也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車險傾斜,欲在新賽道獲得一席之地。
人保財險表示,已戰略性發展新能源車險,挖掘個人客戶業務增長新空間,推動法人客戶業務提速增效,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太保產險表示,將高度關注新能源車的發展。
在張磊看來,目前新能源車險產品創新的空間比過去更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千萬輛,保險行業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大數法則:存量市場越大,風險分攤就會越均衡,產品創新的空間就越大。隨著新能源車賠付數據的積累,各家保險公司積累的定價因子更為豐富,新能源汽車保費定價將更趨合理,隨著保司對新能源車險探索邊界的不斷加深與適應,未來其綜合成本率也會慢慢降低。我們平臺上最近的運營數據顯示,有一些新能源車的賠付率已經基本上降到了和傳統燃油車差不多的水平。”
“不過,去年年底發布的新能源車險還處于起步階段,財務數據模型有待建立,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結構、風險成本也與傳統燃油車有較大區別。新能源車險不僅對保險公司的綜合實力提出更高要求,也考驗著各家公司布局汽車新生態的戰略眼光。”張磊強調。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