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再過一個多月大閘蟹就將上市。眼看著將迎來收獲期,但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大閘蟹養殖戶老周卻發起了愁。最近一段時間是大閘蟹第五次蛻殼的關鍵期,但持續高溫天氣不僅減緩大閘蟹生長,還導致大閘蟹死亡,讓承包了500畝蟹塘的老周面臨一筆不小的損失。
就在老周發愁之際,他此前投保的中國太保“大閘蟹氣溫指數保險”發揮了作用。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工作人員了解到相關情況,經過查勘定損,第一時間送去4萬元理賠款,彌補了老周的部分損失。
今年,極端高溫天氣讓種植業、養殖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上證報在調研中了解到,保險公司正不斷創新產品,加大農業保險“防護網”覆蓋面;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保險服務和保障效率。農業保險積極發揮在農業生產中“穩定器”和“減壓閥”的作用,守護農戶“錢袋子”,撐起農戶“腰桿子”。
綠色通道讓惠農減損落到實處
同樣受高溫天氣影響的還有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土橋鎮的水稻田。由于部分稻田離水源地較遠,高溫干旱嚴重影響水稻產量。8月17日,土橋鎮農技人員和農戶向中國太保產險芷江支公司撥去“求救”電話。
中國太保農險專員立即赴現場查勘,經初步計算,此次查勘的高溫干旱受損的稻田達600余畝。該公司會同農業部門盡快開通綠色通道、應賠盡賠、應賠快賠。
在江西,為解決農戶在干旱中的灌溉難題,中國太保產險江西上饒中心支公司通過科學調度引水、清淤疏浚渠道、預備抗旱抽水設備等措施,給缺水的田地灑下“及時雨”。
中國太保產險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幫助農戶應對高溫干旱天氣,該公司采取了多項措施:一是通知高溫干旱預警,提前疏通水渠、預備抗旱抽水設備、尋找合適水源;二是結合農業農村局等主管部門傳授抗旱災專業技能和知識;三是打開信息互通機制;四是開通綠色通道,對確實遭受損失的農戶進行及時查勘、登記造冊,及時上報、快速理賠,以幫助其恢復生產。
創新險種從“保基礎”到“保特色”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地處黃河入海口。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海參養殖成為當地特色優勢產業。8月不斷攀升的氣溫,讓河口區的海參養殖戶們開始焦慮起來。
“海參不怕涼,怕熱。”一位有多年海參養殖經驗的養殖戶說,海參對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一旦環境溫度超過32攝氏度,便有可能直接化成水。
圍繞海參養殖企業的“急愁難盼”,中國人壽財險聯合當地政府部門創新推出了“河口區地方財政補貼型海參養殖氣象指數保險”。“如果連續4天每日四個時點的平均氣溫超過31.5攝氏度的閾值,就會觸發第二檔理賠條件,賠付比率為20%。”中國人壽財險東營市河口支公司經理郭震說。
8月上旬,連續多日的高溫突破閾值,郭震迅速組織人員前往海參養殖區查勘定損,在7天內完成了全部理賠工作,累計賠款200萬元。
政府財政支持、農業保險兜底,企業再生產自然“底氣十足”。山東黃河三角洲海洋科技公司為1500畝海參進行了投保,80%保費由政府財政承擔,公司交了2.4萬元保費,最終獲賠30萬元。“獲得的理賠款將用于海參參苗的培育,投入下一步的恢復再生產之中。”公司總經理劉兆存說。
從“保基礎”到“保特色”,指數保險為地方特色農產品提供的保險保障很受歡迎。郭震表示,未來將依托河口區特色養殖產業,加大保險創新力度,推出南美對蝦、貝類等氣象指數保險,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養殖戶享受到保險保障。
瞄準需求密織農險“防護網”
從糧食作物到畜牧漁業,農險“防護網”越織越密、越來越厚實。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農村保險研究所所長庹國柱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表示,農林牧漁行業的風險保障需求旺盛,種植、養殖大戶和其他新型經營主體都對農業保險有較高需求。因此,保險公司需要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創新保障范圍更廣、更深層次的農險產品,密織農險“保障網”。
以需求為導向,保險公司開發的小龍蝦氣溫指數保險、大閘蟹氣溫指數保險、茶葉低溫指數保險等創新型保險產品在今年應對高溫天氣對農業的影響時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指數保險具有理賠客觀、成本低、避免道德風險的優勢,是未來地方險種的發展方向之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認為,當前地方農業特色產品保險前景廣闊,指數保險大有作為。
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在不斷技術創新,加大科技賦能力度,助力解決“查勘難、定損難、時效慢”難題。在朱俊生看來,科技賦能農險發展尚存很多發展空間,保險機構要加大科技創新應用投入力度,讓技術創新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助力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構建多層次農業保障體系,離不開政府的指導和支持。“當前各省份開辦的地方特色險種還處于起步階段,政府補貼較少,承保覆蓋率較低。”庹國柱建議,可適當增加政府補貼的保險標的種類,保證財政補貼的穩定,滿足各類農業保險需求。同時,也要廣泛向農戶進行農業保險基本知識的宣傳和培訓,讓更多農戶了解農業保險,激發他們投保農業保險的需求。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