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今天是“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向保險機構及廣大保險消費者發布防范“代理退保”有關風險提示。
目前,社會上一些機構或個人以非法牟利為目的,以“可代理全額退保”為由,慫恿、誘導消費者委托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以此收取高額手續費,并以消費者名義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甚至誘導消費者偽造證據材料,實施“代理退保”,主要涉及人身保險和個人信用貸款保證保險。此舉嚴重擾亂保險市場正常經營秩序,也嚴重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此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請廣大消費者及保險企業加強風險的全面識別與防范。
“代理退保”的三種形式
保險業協會表示,“代理退保”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為。第一,冒充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或保險公司人員或以“與監管部門合作”“有內部資源”等名義,通過電話、微信、網絡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
第二,謊稱消費者所購保險產品“存在欺詐行為,已有多名消費者投訴”或“繼續持有保單將蒙受經濟損失”等,慫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退保,甚至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以賺取傭金。
第三,謊稱可以協助消費者“全額退保”,誘導投保人簽署包含不平等條款的代理服務協議,繳納高額定金或簽訂高額欠款協議,提供身份證、銀行卡、保單、電話號碼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他們阻止消費者與監管部門、保險公司溝通,試圖切斷消費者正常維權通道。
消費者面臨五大風險
保險業協會表示,通過正規途徑反映問題、提出訴求,是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當權利,但上述行為不僅擾亂保險市場正常經營秩序,更嚴重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存在風險隱患:
第一,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為牟取私利極力慫恿消費者退保,卻避而不談退??赡軐е碌暮蠊惋L險。消費者退保后喪失了風險保障,未來再次投保時,由于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將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
第二,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阻斷消費者與監管部門、保險機構之間的正常溝通,切斷消費者依法合規維權渠道,利用“信息阻斷”騙取消費者支付高額費用牟利。退保后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其他公司保險產品以賺取傭金。還可能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費者銀行卡及身份證復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有不法團伙誘導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一旦落入騙局,消費者資金損失難以挽回。
第三,個人信息泄露風險。“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戶口簿、收入證明、保單、銀行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敏感隱私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嚴重風險隱患。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進行詐騙、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活動,甚至在消費者不知情情況下辦理網絡借貸,使消費者蒙受各種未知損失。部分代理人員與黑惡勢力勾結,以扣留銀行卡、身份證件等手段對消費者加以控制,消費者提出解除委托或不愿支付費用時,即遭到極端手段的騷擾、恐嚇、威脅。
第四,信用受損風險。“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在代理投訴全額退費時可能造成消費者貸款逾期、保費斷交等合同違約,從而形成征信不良記錄或是被列入“黑名單”,進而對消費者未來的貸款、出行、就業和任職等產生不良影響。
第五,法律風險。“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教唆、指使、誘導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消費者編造理由、偽造證據、提供虛假信息進行投訴、舉報或誣告,消費者可能因此參與非法行為,甚至構成欺詐,嚴重干擾社會經濟生活秩序,使這些消費者面臨較大的被訴訟或行政處罰的法律風險。
理性退保
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保險業協會提醒消費者,應對“代理退保”時提高警惕,尤其要慎重對待所謂“退舊投新”、“高收益”產品等宣傳,防止上當受騙。提醒保險消費者了解所購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除外責任和退保損失等重要信息,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風險隱患,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同時,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輕易將銀行卡、身份證、保險合同等重要單證的原件或復印件轉交他人,不要輕易向他人發送移動支付二維碼、網銀驗證碼。對金融交易存在疑義的,請選擇撥打金融機構官方客服熱線、登錄官網、線下營業網點咨詢等方式核實業務真實性。如遇不法分子竊取和非法利用個人信息、利用投訴和退保實施詐騙以及有黑惡勢力進行威脅、恐嚇等,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確保人身、財產安全。
保險業協會表示,消費者對保險產品有疑問、有相關服務需求或發生爭議糾紛的,可以直接撥打保險公司投訴熱線,也可以通過撥打12378銀行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也可以申請調解或通過仲裁、訴訟等其他途徑解決。針對非法機構或個人以“可辦理全額退保”為由,慫恿、誘導消費者委托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的,廣大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對于非法機構或個人誘導虛構事實、偽造證據材料等行為,請消費者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
此外,保險業協會提醒行業各保險企業要加強防范風險,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第一要強化制度建設,加強銷售隊伍管理,規范銷售行為,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專業、安全的金融服務。第二,要嚴格監控退保流程的操作,筑牢針對“代理退保”騙局的防火墻。第三,要加強消費者風險提示和教育,引導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
(編輯 上官夢露)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