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城市推進住房“以舊換新”,進一步滿足居民置換改善需求。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也積極響應,探索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新模式,持續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
促進改善需求釋放
近期,北京市懷柔區發布住房“以舊換新”政策,將通過國有企業成立平臺公司收購二手房,打通一二手房市場聯動鏈條,幫助居民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過渡。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4月8日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滿足居民置換改善需求,2025年南京住房消費“以舊換新”活動入庫房源持續擴圍增面,提供不同區位、不同面積段、不同價格段的優質房源和高品質改善型“好房子”,擴大購房者選擇面,滿足多樣化住房需求。截至4月8日,已有三批次共89個新建商品住房項目、9000余套房源通過審核。
住房“以舊換新”是指由政府指定的機構或房地產企業通過收購、置換、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幫助已有住房的居民賣舊換新。這種模式旨在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房產置換途徑,同時也有助于盤活存量房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住房“以舊換新”模式精準地降低了改善性住房需求人群的購房門檻,有助于進一步激活有房人群的潛在需求。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全國多地開展住房“以舊換新”,其中,中介優先推售、國企平臺收購為各地住房“以舊換新”的主要落地模式。整體來看,國企平臺直接收購二手房業主存量房源的模式,推進速度相對更快,同時也能夠更為直接地將二手房業主轉化為新房項目的購買者,加快庫存去化。各地住房“以舊換新”的持續落地推進,預計對于打通一二手鏈條,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銀行助力政策落地
作為消費的重要構成部分,商品住房關系基礎民生保障,也是穩市場、促消費、助轉型的重要著力點。為提振住房消費,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多家商業銀行也積極探索新服務模式,貢獻金融力量。
《證券日報》記者從光大銀行獲悉,近日,光大銀行廣州分行為珠海安居集團批復“商品住房以舊換新”項目貸款5億元,并首次落地投放貸款6400余萬元。珠海安居集團是珠海華發集團子公司,也肩負著推動珠海市安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任。珠海安居集團使用本筆貸款,直接收購市內符合條件的舊房178套,改造后用作人才公寓等市場化租賃住房房源;個人出售“舊房”后,可在全市范圍內,按需購買由珠海華發集團開發的“新房”。
據光大銀行公司金融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模式對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可謂“一舉三得”:一方面,打通了舊房置換新房的資金堵點,幫助居民以合理價格順利出售舊房、用獲得的售房資金購買新房,真正有效釋放了潛在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市場存量商品房庫存出清;與此同時,豐富了市場化租賃住房房源供給。
在“賣舊”與“買新”的實際操作中,消費金融授信支持是縮短換房周期、推動兩筆交易同步進行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強化與住建部門的合作,深入開展對住房“以舊換新”地區性政策模式及運行邏輯的系統研究,推出“以舊換新”按揭貸款組合服務方案,對“換新”客戶提供定制化授信支持,有效助力“以舊換新”政策落地。
在楊海平看來,在支持住房“以舊換新”過程中,商業銀行可以針對性地開發專項產品,并通過金融科技手段提供創新的服務模式,例如開發該項服務的專屬App等。此外,對于政府或國資平臺介入的模式,商業銀行可對國有企業提供一定程度的信貸支持。
陳文靜表示,近兩年各地國企平臺收購二手房的模式資金來源更多為地方財政資金,這也導致實際落地規模相對有限,若通過金融機構引入更多低成本增量資金支持,各地開展“以舊換新”規模有望加大。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