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熊悅
3月26日晚間,中國銀行發布2024年度報告。當晚,該行召開2024年年度業績發布會,中國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張輝,中國銀行副行長張小東、蔡釗、武劍等出席發布會,介紹該行2024年經營業績,并就下階段經營管理思路、資產質量情況、提振消費、信貸投放等多個話題,與參會各方進行交流。
圖為中國銀行2024年年度業績發布會現場 攝影/楊潔
張輝表示,2024年,中國銀行統籌推進經營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經營業績,資產總額突破35萬億元,負債總額達到32萬億元。積極回應股東回報訴求,2024年首次實施中期分紅,A股、H股股價復權后漲幅分別達到45.24%和42.97%。
把加強凈息差管理作為
低息環境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談及低息環境下,中國銀行2025年的經營管理思路和主要應對策略,張輝表示:“我們將繼續把加強凈息差管理作為低息環境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和發揚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合理控制凈息差變動幅度。積極適應市場競爭需要,著力在轉變業務結構、轉變政策機制、轉變運營模式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具體來看,中國銀行將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資產業務方面,重在優化結構,推動資產規模穩步增長。二是負債業務方面,重在量價協同,著力提升存款市場競爭力。三是客戶管理方面,重在夯實基礎,加快推進客戶結構轉型。四是財務管理方面,重在降本增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五是戰略布局方面,重在鞏固優勢特色,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六是數字金融方面,重在數智賦能,持續提升科技運營質效。七是風險管理方面,重在健全制度機制,確保資產質量穩定在合理區間。八是隊伍方面,重在人才適配,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大合力。
開發貸款資產質量壓力
有望延續2024年邊際改善趨勢
2024年,中國銀行整體資產質量保持穩健。展望2025年,武劍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有效需求仍顯不足,中國銀行風險管控的壓力預計主要來自以下領域:一是房地產市場當前仍處于深度調整期,但隨著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轉化,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止跌回穩”,預計中國銀行開發貸款資產質量壓力有望延續2024年邊際改善的趨勢。二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疊加就業結構性矛盾,中國銀行個人按揭、經營貸款等資產質量預計持續承壓。三是美元前期加息、北美、歐洲等市場商業地產不景氣、內防風險外溢等因素仍存在,給中國銀行境外資產質量管控帶來一定挑戰。
“下一步,我行將繼續統籌發展和安全,當好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武劍表示,一是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重點任務,優化金融供給結構。二是加強信用風險全口徑、全周期管理,提升“三道防線”協同防控能力,加快推進風險管理智能化轉型,努力讓風險管理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三是持續堅持“四早”原則,一方面加強風險前瞻性管控及貸后管理,另一方面主動應對不良資產分散化、小額化的挑戰,最大化爭取現金清收,盤活資源、釋放空間。四是持續落實分類新規要求,準確反映資產質量,充分評估重點領域風險,足額、審慎計提撥備。
大力提振消費
2025年計劃投放超萬億元貸款
當前,在“大力提振消費”方面,國家接續出臺多項政策,以更大力度和更精準措施提振消費、擴大國內需求。談及如何拓展消費新場景,服務消費新模式,蔡釗表示,2025年,中國銀行計劃投放超萬億元貸款、創造千億元財產性收入、投入百億元消費補貼和減費讓利、覆蓋上億境內外消費者,推出“萬千百億”惠民行動十重大禮包,助力居民消費升級。
一方面,積極助力傳統消費。蔡釗表示,住房消費方面,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續加大房貸投放力度,按照國家政策提供最優房貸首付比例和利率,降低居民購房融資成本;支持開展“以舊換新”,服務客戶購房后裝修改造、智能家居等綜合消費需求等。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新興消費。積極服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消費場景,支持平臺經濟創新發展。
將把做優做強中型授信客群
作為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對公領域信貸投放方面,張小東表示,中國銀行將主動做好與政策的配合與銜接,堅持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在對公貸款方面將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力爭實現境內人民幣公司貸款同比多增。
一是重點領域方面,在夯實基建交通等壓艙石行業的基礎上,信貸資源向新質生產力等相關重點領域傾斜。中國銀行將加強與地方政府對接,搶抓基建領域業務機會,緊密跟進地方債務壓力緩解后啟動的新增政府投資項目,重點抓好規模體量較大的16家重點分行項目儲備。二是重點客戶方面,做好客戶分層分類管理,加大中型客戶拓展力度。2025年,中國銀行將把做優做強中型授信客群作為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聚焦科技金融、重點民營企業和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客群的拓展營銷等措施,持續提升中型授信客戶數量。三是重點區域方面,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導向與區域功能定位,持續提升重點區域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編輯 才山丹)
00:39 | 龍湖集團:去年運營及服務業務收入... |
00:39 | 讓“真誠”成為信息披露的底色 |
00:39 | 長城汽車:計劃2030年海外銷售超百... |
00:39 | 整車央企將進行戰略性重組 |
00:39 | 33家基金公司2024年凈利潤合計近26... |
00:39 | 北京不動產信托財產登記試點迎新進... |
00:39 | “專業基金買手”公募FOF選基策略... |
00:39 | 瑞銀證券有望成為我國第五家外資獨... |
00:39 | 我國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增至35家 |
00:34 | 多管齊下深挖數據資產巨大潛能 |
00:34 | 美聯儲會在何時降息 |
00:34 | 綜合施策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