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妍
1月份以來,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郵理財”)、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民生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紛紛發布公告宣布旗下部分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近日,中郵理財發布的公告顯示,其旗下智盛·鴻錦目標盈封閉式2024年第2期(安盈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已滿足止盈條件,產品管理人于2025年1月15日提前終止該理財產品。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該產品成立于2024年6月25日,原計劃到期日為2025年6月25日。
除中郵理財外,近期還有多只理財產品也因達到止盈條件而提前終止。
據了解,上述提前終止的理財產品多數是設置了止盈條款的“目標盈”理財產品。所謂“目標盈”理財產品,即預先設定止盈目標,若產品在觀察期內達到目標收益率,立即止盈,把握市場良機及時鎖定收益,避免后續市場波動。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標盈”理財產品具有明確的收益率目標和終止標準,對投資者來說收益可預期性更強,因此吸引力較強。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標盈”理財產品對應的底層資產仍以固收類資產為主,在債市走強的環境下,銀行理財子公司借助專業投資團隊成功捕捉特定債券的價差,這是不少“目標盈”理財產品提前達到目標收益率且實際收益率較高的原因。
田利輝表示,除了因達到止盈條件而提前終止外,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原因還包括市場環境變化、底層資產提前到期和產品規模過小等三個方面。其一,市場環境變化可能對理財產品后續表現造成較大影響。為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產品管理人可能會選擇提前終止產品運作。其二,理財產品投向的部分資產提前到期后,若潛在新資產無法滿足產品發行時既定的投資策略,影響產品未來的整體收益水平,產品管理人將會選擇提前終止產品運作。其三,如果理財產品規模大幅下降,那么過小的產品規模不利于投資交易等操作,且運營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產品管理人可能會選擇提前終止產品運作。
有業內人士表示,資管新規后銀行理財進入凈值化時代,主動終止理財產品逐漸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適應市場的一種策略。
田利輝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面對提前終止的理財產品,應該了解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具體原因,明晰有關提前終止的解釋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