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潔
寧波銀行近年來在服務實體經濟、提升經營能力、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充分發揮自身的差異化優勢,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2007年至2023年,寧波銀行累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56.54億元,不良貸款率連續多年低于1%。
近日,寧波銀行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周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寧波銀行將始終堅持“大銀行做不好,小銀行做不了”的經營策略,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五篇大文章”,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政策的“時度效”,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借助“專業+科技”兩翼,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
以“三化”經營
提升競爭力
今年上半年,寧波銀行業績表現平穩,歸母凈利潤穩中有升,實現營收344.37億元,同比增長7.13%。其中,凈利息收入231.54億元,同比增長14.75%;其他非息收入85.87億元,同比上升2.52%。歸母凈利潤136.49億元,同比上漲5.8%。
對于成績的取得,周煒表示,這歸功于該行立足于“大銀行做不好,小銀行做不了”的經營策略,以發揮銀行的差異化優勢。所謂“大銀行做不好”的業務,即那些需要總分支行充分聯動、前中后臺無縫對接,需要長期積累、不斷在前期投入的業務;“小銀行做不了”的業務,是指那些需要業務資格、科技支撐能力支持,需要成熟的管理和營銷體系推動的業務。基于此,該行不斷拓展、深化業務發展的比較優勢,銀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實現了穩健可持續發展。
在談到如何通過專業化、數字化、平臺化經營來提升銀行競爭力時,周煒表示,該行以客戶全生命周期需求為中心,加快推進各項業務商業模式的迭代升級。充分發揮“專業化”的競爭力,圍繞匯率管理、利率管理、融資管理、財富管理等重點需求領域,堅持與市場同行,與客戶相伴,充分發揮人員、產品、體系上的專業優勢,努力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持續增強“數字化”的驅動力,秉持開放銀行理念,不斷豐富數字化金融服務方案,為實體經濟發展插上數字化的翅膀。著力打造“平臺化”的公信力,充分挖掘銀行的平臺優勢,將銀行服務與客戶生產經營、生活工作場景需求深度融合,重塑銀行價值鏈。
風險管理是銀行穩健經營的基石。寧波銀行始終堅持“經營銀行就是經營風險”的理念,運用全局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把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不斷完善全面、全員、全流程的風險管理體系,持續優化管理架構,細化管理措施,借助金融科技,不斷提升風險管理的前瞻性、準確性、有效性,筑牢風險屏障,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推動銀行穩健發展。
切實提升
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
作為金融體系的基石,商業銀行肩負著服務實體經濟的重任,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觸角,延伸至每一個經濟細胞,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寧波銀行將“專業創造價值”的理念全方位貫穿到經營與客戶服務中,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周煒表示,在資源安排上,該行積極傾斜信貸資源,充分保障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制造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普惠涉農貸款等重點指標均超額完成;在客群對象上,將民營小微企業、制造業企業、進出口企業作為重要的客群,通過主動服務前移、創新服務舉措、數字化賦能,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對商業銀行而言,在金融的棋盤上,其每一步棋都需深思熟慮,既要考慮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又需謀劃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最終在服務經濟的大局中,為自身盈利之路鋪就堅實的基石。
對此,寧波銀行提出三條思路:一是有效減緩資產收益率下降趨勢;二是積極把握手續費收入的機遇;三是堅持控制風險就是降低成本。
關于有效減緩資產收益率下降趨勢,周煒提到,一方面,推動負債結構優化,拓寬結算存款來源,同時通過特色數字化平臺對客戶進行綜合化、場景化的金融服務,提高客戶黏性,進而增加活期存款留存。另一方面,做精做細成本管控,對客戶分層分類經營,實施差異化定價,同時對高價存款進行限額管理,控制付息負債成本。通過多元化方式進行主動負債管理,降低主動負債成本。
如何積極把握手續費收入的機遇?周煒認為,一是密切關注權益市場的回暖機遇,同時抓住時機擴大培育財富客群,加強營銷隊伍的專業性,進一步豐富保險、理財、基金等產品貨架,多項組合拳增加財富代銷收入;二是加強宏觀經濟分析和市場研判能力,緊跟企業需求,挖潛增收,積累金融市場、投行、國際結算和票據等業務在細分市場差異化的比較優勢,提高對手續費凈收入的貢獻。
商業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通過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與加強投資者保護,實際上也是在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和穩定的金融環境,這也將反過來進一步增強銀行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周煒表示,寧波銀行將繼續堅持以投資者為本,聚焦價值創造,重視股東回報,切實提升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在公司治理方面,將持續完善公司治理架構,確保各治理主體高效規范運轉。在投資者保護和回報方面,將繼續統籌好業務發展需要與股東回報的動態平衡,合理制定利潤分配政策,積極進行現金分紅,切實讓投資者分享公司的發展成果,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