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6日消息(記者馮方)中報季來臨,目前,已有12家A股上市銀行發布半年度業績快報。上半年,12家銀行經營業績表現亮眼,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10%;資產質量持續優化,不良貸款率悉數下降。此外,各家銀行持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信貸投放穩步增長,半數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長10%以上。
歸母凈利潤增速均超過10%
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12家銀行經營業績表現亮眼。營業收入方面,上半年,江蘇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3家銀行營業收入規模破百億,分別為351.07億元、235.32億元、172.95億元,且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此外,江陰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5.96%,不過上半年江陰銀行營業收入規模在12家銀行中墊底,為20.36億元。
歸母凈利潤方面,江蘇銀行以133.80億元的規模居首,同比增速為31.20%,在12家銀行中位居第二。另一家歸母凈利潤規模破百億的是南京銀行,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101.50億元,同比增長20.06%。
央廣網記者注意到,從歸母凈利潤增速來看,12家銀行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均同比增長超過10%。其中,杭州銀行、江蘇銀行、無錫銀行3家銀行位于第一檔,同比增速均超過30%,張家港行、蘇州銀行、江陰銀行等5家銀行同比增速超過20%,增速最低的紫金銀行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05%。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8家上市銀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在20%以上,超出市場預期,主要是因為銀行資產質量扎實,減值壓力??;營業收入增速分化,主要跟其他非息收入和息差基數有關。
不良貸款率悉數下降
在業績向好的同時,12家銀行加強不良資產處置,風險管理穩健有效,資產質量指標持續優化。
不良貸款率方面,截至上半年末,12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江陰銀行、江蘇銀行、蘇農銀行、蘇州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以下,江陰銀行降幅最大,較上年末下降0.34個百分點。
從不良貸款率水平來看,齊魯銀行不良貸款率最高,為1.33%;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最低,為0.79%。在業績快報中,杭州銀行表示,上半年,公司加強大額風險管控,深化數智風控技術應用,強化資產保全措施,風險管理穩健有效,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
撥備覆蓋率方面,截至上半年末,10家銀行撥備覆蓋率不同程度提升,南京銀行、廈門銀行撥備覆蓋率略有下降。杭州銀行等5家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過500%,杭州銀行最高,為581.60%;紫金銀行、齊魯銀行撥備覆蓋率較低,分別為261.56%、262.96%。
在7月2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介紹,上半年,我國銀行資產質量整體保持平穩態勢,風險總體可控。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9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069億元,不良貸款率1.67%,較年初下降0.06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上半年累計處置的不良資產較上年同期多處置接近2200億元。
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投放
除此之外,各家銀行上半年持續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信貸投放穩步增長。業績快報顯示,上半年,12家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均有所增長,其中,南京銀行、常熟銀行、杭州銀行、蘇州銀行、齊魯銀行、紫金銀行6家銀行貸款總額同比增速超過10%,分別為14.34%、13.80%、12.41%、11.88%、11.64%、10.18%。
南京銀行表示,面對新冠疫情和當前經濟形勢,公司及時出臺舉措,持續加大對重點項目和小微企業等實體客戶的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上半年,公司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加大對實體客戶的服務與保障,各項貸款投放情況良好。截至報告期末,母公司制造業貸款余額969億元,較年初增長15%;綠色金融貸款余額1218億元,較年初增長23%;科技金融貸款余額605億元,較年初增長18%。
紫金銀行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環境,2022年上半年公司堅持全面深化戰略轉型,堅守“支農支小支實”市場定位,高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貸款總額1543.19億元,較年初增長10.18%;全部貸款占總資產比重67.85%,較年初增加0.08個百分點;涉農及小微企業貸款占比57.08%,較年初增加1.62個百分點。
廈門銀行表示,2022年上半年,面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該行以戰略規劃為導向,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推進戰略轉型。截至上半年末,該行貸款總額1847.20億元,同比增長5.53%。
光大證券研報預計,隨著疫情得以控制、復工達產加速推進,預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粵港澳、成渝等重點城市集群仍將是下半年信貸資源的集中高地,優質地區信貸投放有望維持較高景氣度。
萬聯證券認為,多家銀行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較快增長,資產質量持續向好,在2021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低基數效應下,下半年宏觀經濟增速有望逐步企穩,市場對資產質量的悲觀預期進一步修復,疊加板塊業績穩定助力,部分個股將迎來估值提升機會。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