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網點收縮大勢所趨。目前銀行半年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工、農、中、建四大行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合計減少187家網點或機構,而去年全年四大行合計減少370家。
離柜業務率已經超過九成
具體來看,截至6月末,中行的網點數量為11519家,對比2020年末的11550家,減少了31家;建行則由2020年末的14741減少85家至14656家;農行網點減少的數量最多,由2020年末的22983個網點減少到22889個,減少94家。值得一提的是,工行網點數量略有回升,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其營業網點15823個,對比2020年報中的15800個,不降反增了23家。
國有大行網點數量減少的現象其實已經持續多年,其中2017年和2019年關閉數量最多,每年關閉數量都超過800個。
在分析人士看來,銀行網點關停的背后,是電子渠道分流,離柜業務率走高。特別是近2年又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銀行加碼線上布局再添一把柴。
今年3月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20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達3708.72億筆,同比增長14.59%;離柜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銀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為90.88%。而2017年到2019年,銀行業離柜率分別為87.58%、88.67%、89.77%,這是這一數據首次突破90%。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部分銀行在社區支行建設上采取冒進策略,社區支行設立未經嚴格論證,一定程度上存在過多、過濫現象,脫離了業務發展實際,這是目前部分股份制銀行裁撤社區支行的主要原因。而且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很多原本柜臺業務可以通過線上完成,網點減少也是必然的趨勢,未來這種情況依然會延續。”
上半年人員減少超2萬
“不僅網點減少,單個網點的營業面積也在不斷縮小。一個銀行網點的主要收入是上存資金到分行獲得利息收入和財富管理中間業務收入,減去房租、水電、員工工資、折舊等成本,剩下的錢才是毛利潤。一般銀行一年的FTP為3.35%,一線城市中,一個位置好一點的網點,一年的租金都要上百萬。因此,沒有2到3個億新增存款,一線城市的網點很難盈利。”華南一家股份行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FTP是指,商業銀行內部資金中心與業務經營單位按照一定規則全額有償轉移資金,達到核算業務資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種內部經營管理模式。
網點瘦身帶來最顯而易見的結果是員工數量的變化,對比2021年的半年報與2020年年報數據發現,上半年四大行的人員也減少了22355人。
其中工行由去年末的44萬人減少至43萬人,農行由459000減少至454081人,中行由309084人減少至305594人,建行則由349671人減少至345755人,合計四大行上半年減少了22355人(備注:以上數據均不含勞動派遣)。
工行則在半年報中稱,截至6月末,該行共有員工43萬人,其中境內分支機構員工40.7萬人,境內主要控股公司員工0.7萬人,境外機構員工1.6萬人。
有一家農商行負責招聘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人員減少其實是結構性的變化,前臺操作人員縮編,但是一些后臺崗位,如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則一直是求賢若渴。“減少的主要是柜員,因為很多原來柜臺業務現在通過線上或者機器就可以完成,但是科技人才則長期處于招聘狀態。比如我們招聘一個架構師,起薪大概是60萬,但是招聘了幾個月還是沒有合適的人員。一是因為該崗位對人員素質要求確實較高,既要懂技術又要會金融,其次薪酬的吸引力不足,當然這個薪酬對于銀行來說已經不算低了,但是相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只是個中位數。”
從目前的招聘廣告來看,銀行幾乎清一色都在尋找技術崗位。董希淼認為從這點也可以窺豹一斑,反映出銀行業前臺削減、后臺加重是發展轉型的一個方向。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還會進一步強化,特別是5G時代的到來。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