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文
見習記者 余俊毅
近期,有市場人士反映,有部分購房者為填補房屋交易資金缺口或進行套利,挪用消費貸、經營貸資金作為購房款或“過橋”資金;部分非法中介參與其中牟利,為違規行為推波助瀾。
對此,北京監管局重磅發聲嚴查“消費貸”“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對于銀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等問題,一經查實將依法從嚴從重處理。
北京銀保監局
重磅發聲
日前,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消息表示,已注意到近期出現的相關輿情,針對輿情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開展大數據篩查,并就篩查發現的疑點線索向轄內銀行機構下發監管提示函。要求轄內各行對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發放的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于授信審批不審慎、受托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后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于支付購房款,并要求銀行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加強內部問責處理。
除了要求機構自查,北京銀保監局還表示,已會同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組建聯合工作組,于近日赴銀行開展專項核查;對于銀行因經營不審慎、內控管理不到位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等問題,一經查實將依法從嚴從重處理。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某銀行,并嘗試在該銀行進行了消費貸的相關咨詢。記者隱晦的表示想要將消費貸款用于購房,該行客戶經理對記者明確表示消費貸不可以用于購房,并表示監管可以查到付款記錄。
記者還發現北京個別銀行的“經營貸”利率出現了上浮。也有某股份制銀行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經營貸利率沒有發生變動,但未來貸款利率可能會出現調整。
某銀行北京支行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自北京銀保監局下發自查通知后,該行已經第一時間要求轄內分支機構嚴格執行規定,務必做好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類貸款資金用途的自查工作。
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
危害將不可小覷
記者注意到,其實近年來北京對房地產信貸領域的管控較為嚴格。去年末,北京出臺了《個人住房貸款業務自律公約》,從內控制度、風險管理、盡職調查、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合作機構監督、公平競爭、優質服務等七個方面,對銀行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提出自律要求,嚴禁依靠向中介“返點”“返費”、放松政策執行尺度進行同業競爭。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資金供給方的銀行來說,一些銀行參與其中,很可能是由于部分中小銀行希望通過房地產貸款創造負債,同時也一定程度緩解由于疫情造成的“資產荒”。同時這也反映部分中小銀行內部管理不夠完善,信貸員業務素質、合規意識有待提高,以及不排除部分中小銀行在分支行管控存在盲區等。
他認為,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實際是給“灰犀牛”輸血,可能導致局部地方價格過熱的風險;過度依賴房地產,資產負債結構失衡,存在流動性風險;經營貸流入房地產無疑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造成“虹吸效應”,不利于當下“六穩”“六保”政策的執行。
某監管局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顯而易見,個人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市與中央三令五申“堅持房住不炒”背道而馳,任其發展,帶來的危害將不可小覷。于個人,抬升了居民杠桿,加重了家庭償債負擔,勢必對個人消費產生“擠出效應”,不利于促銷費擴內需暢循環;于房地產業,伺機炒作、投機房地產將死灰復燃,不利于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于銀行,將會可能出現觸碰監管底線與蘊藏市場風險,偏離主責主業,擠占中小企業與三農主體資金額度,導致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出現失衡。
11:08 | 佛塑科技收購金力股份 戰略布局新... |
10:55 | 中廣天擇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多... |
10:55 | 重磅突破!一汽解放全自主無人駕駛... |
10:55 | 一汽解放多領域實現突破 技術創新... |
10:53 | 奇安信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3.49億元 ... |
10:52 | 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AI規模應用... |
10:48 | 承載品牌向“寬”發展重任 領克900... |
10:42 | 韌性筑基激活乘數效應 伊利股份邁... |
10:39 |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4月... |
10:38 | 致遠互聯亮相2025 IT市場年會 |
10:32 | 研判金屬價格走向 安泰科召開2025... |
10:30 | 扎根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鏈 科創板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