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旗下資產證券化步伐再提速。12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獲悉,中鐵總旗下的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特貨)總共20%的股權被掛牌轉讓,并將于2019年啟動股份制改革、申報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
這意味著中鐵總旗下資產混改和上市已經在作實質性籌劃,而中鐵特貨的上市進程相比京滬高鐵更加明確。記者就中鐵特貨上市事宜咨詢中鐵總新聞發言人,對方稱尚不太清楚,需要了解后再回應。
中鐵特貨是中鐵總旗下三大專業運輸公司之一,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商品汽車物流業務,即“火車拉汽車”。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孫章教授向記者表示,國家近年推動提升鐵路運輸占整體運輸市場的份額,商品汽車適合鐵路運輸,盈利狀況較好。中鐵特貨是中鐵總旗下優質資產,此前中鐵總已經推動了廣深鐵路及大秦鐵路等優質資產的上市,此次也是延循推進優質資產率先上市的邏輯。
20%股權轉讓底價近32億
掛牌信息顯示,中鐵特貨總共20%的股權被轉讓,每1%的股權轉讓底價為15769.74萬元。這20個股權轉讓項目合稱“組合項目”,意向受讓方應在充分了解產權標的情況下,在信息披露期滿之前提交組合項目中任意項目的意向受讓申請,即可申請受讓1~20個項目(包含1和20)。照此計算,20%股權的轉讓底價合計約為31.54億元。
目前,中鐵特貨的股東均為中鐵總成員企業。其中,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持有中鐵特貨91.79%的股權,9家地方鐵路局持有中鐵特貨0.5%到1.01%不等的股權。對于意向受讓方的條件,中鐵特貨并沒有特別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股權被轉讓的同時,中鐵特貨按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要求,正在履行減資程序,預計于2019年1月完成。減資程序實施完畢后,中鐵特貨的注冊資本將減少至40億元。減資前后,中鐵特貨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總額及各股東的出資比例均保持不變。
公告顯示,中鐵特貨組建時,已明確將鄭州、柳州、廣州機保段的全部資產、業務和人員劃入標的企業。目前,土地權屬仍在相關鐵路局,其中鄭州機保段為授權經營土地,廣州和柳州機保段土地為劃撥土地。股份制改革后,三個機保段土地將在授權經營后一并通過作價出資方式配置到標的企業,并相應調整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未來IPO募集資金將規劃用于收購三十多塊物流場站等,擴大公司經營規模。
12月17日下午,就中鐵特貨此次股權轉讓前是否已經有意向方在接觸,以及此次轉讓為何比較“突然”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中鐵特貨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稱,這些問題會轉給公司股改辦,然后再回復。17日晚,上述工作人員回應稱,中鐵總會在最近統一回復。
中鐵特貨此次掛牌,使得外界再次聚焦中鐵總證券化進展。在孫章看來,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滬高鐵)、中鐵特貨及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快運)均為中鐵總的優質資產,會實現率先上市。據《財新》報道,今年11月,中鐵總人士透露,京滬高鐵上市已選定券商,由多家券商負責。但尚未確定上市的方向是滬市還是深市,也無法明確上市的具體時間表。
“火車拉汽車”更賺錢
中鐵特貨是中鐵總運輸板塊的三大企業之一。中鐵總旗下共計三家專業運輸公司,分別是中鐵特貨、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鐵集運)和中鐵快運。
其中,中鐵集運是上市公司鐵龍物流(600125,SH)的第一大股東。中鐵快運早在2006年就曾傳出“擇機上市”的消息。當時,《中華工商時報》報道稱,中鐵快運時任董事長、總經理許海峰表示已經完成了上市輔導期。
不過,時至今日中鐵快運仍未能完成上市。2018年4月,《中國經營報》報道稱,中鐵快運人士透露2018年以來公司在主營業務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兩項主打業務收入全線下降,盼與順豐京東加強合作“救場”。12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順豐方面求證與中鐵快運的合作事宜,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此次,中鐵特貨明確披露將在2019年啟動股份制改革以及IPO,這與其盈利能力不無關聯。截至今年6月底,中鐵特貨總資產為156.2億元,總負債9.14億元,凈資產147.06億元,而此次轉讓,中鐵特貨的凈資產評估值約為157.7億元。中鐵特貨去年營收62.97億元,凈利潤5.82億元;今年截至9月底,營收56.57億元,凈利潤4.38億元。
中鐵特貨主要從事商品汽車、大件貨物、冷藏貨物的鐵路運輸,已經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鐵路特貨運輸網。作為國內十余家大型汽車物流企業之一,中鐵特貨與國內主流汽車制造企業形成了較穩定的合作關系。
中鐵特貨方面向記者確認,商品汽車的運輸是其主要收入來源。掛牌公告顯示,中鐵特貨未來還將持續加碼商品汽車物流。
孫章介紹,我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提升鐵路物流的市場份額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商品汽車等貨物更適宜鐵路運輸。
此外,鐵路貨運價格已經開始嘗試由政府指導價向運輸企業市場化自主定價轉變。2017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深化鐵路貨運價格市場化改革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擴大鐵路貨運價格市場調節范圍,簡化運價結構、完善運價體系。中鐵總和下屬的鐵路局在經營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權,貨運價格在逐步朝市場化靠攏。
11:48 | 人保財險連續十五年護航廣交會 |
11:47 | 百龍創園2024年營收凈利潤雙增長 ... |
11:47 | 電廣傳媒投資的安化茶馬古道第一站... |
11:46 | 兩大核心產品快速放量 迪哲醫藥202... |
11:46 | 顧家家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雙... |
11:45 | 眾惠相互發布2024年報 業績高質量... |
11:38 | 申萬宏源一季度經營業績穩中有升 |
11:38 | 涪陵電力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09億... |
11:38 | 返利網智能導購實踐入選行業標桿案... |
11:37 | 實達集團“家校共育”智慧云平臺亮... |
11:37 | 華大智造成為全球唯一集齊四大利器... |
11:29 | 錦湖輪胎一季度利潤同比增長23.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