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企業上市路徑不斷拓寬實現多元化,但企業資本市場升級之路的不確定性提高,企業在迷茫之余添加了焦慮情緒。
自今年3月下旬以來,《證券日報》記者接觸的多位券商投行部相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新三板IPO排隊企業主動撤回不斷增多,這些企業對于未來的資本市場升級之路很迷茫,不少終止審查企業主動與券商溝通未來的出路。
市場升級之路實現多元化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至5月3日,已有42家新三板IPO排隊企業終止審查,尤其是3月下旬以來企業主動撤回比較密集。截至5月3日,在證監會受理的321家首發企業中,新三板掛牌企業有92家,占比28.66%。其中正常審查的新三板企業89家,3家中止審查。在89家排隊企業中,34家擬在主板上市、12家擬在中小板上市、43家擬在創業板上市。
目前新三板企業可選擇在內地IPO、赴港交所IPO以及利用“新三板+H”機制實現同時掛牌和上市,甚至可以選擇繼續留在新三板,以期待長周期內精選層的推出和差異化制度供給。
A股IPO之路經歷起伏
在此之前,新三板企業市場升級之路主要依賴于IPO路徑,截至目前,累計已有4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完成IPO。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此前在中關村股份代辦轉讓系統以及全國股轉系統揭牌到擴容至全國的周期內,新三板企業實現IPO的寥寥無幾,一直未超過10家。
全國股轉系統自擴容至全國,乃至經歷了2014年至2017年的快速擴容期,新三板企業排隊IPO的數量逐漸增多,通過IPO路徑上市的企業也逐漸增多,并且伴生出新三板二級市場的“集郵”主題投資。這期間還伴隨著新三板企業向創業板轉板的制度安排呼聲。
聯訊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彭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三板企業IPO經歷了政策不斷變化的過程,從無政策管控,每年一家到兩家企業實現IPO,到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長達一年半的A股IPO停滯期,再到證監會重新受理新三板企業IPO申請,新三板市場形成IPO熱潮,經歷了IPO數量的起伏。
“而自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IPO整體過會率陡降,審核趨嚴,新三板擬IPO企業出現終止審查潮。”彭海表示,預計今年IPO仍將延續整體發審趨嚴,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將受歡迎,但整體過會率將會緩慢回升到正常水平。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新發審委審核趨嚴的大前提下,新三板企業擬IPO企業不得不在短周期內降低了IPO預期。
轉創業板路徑難現
另外,自2015年以來,新三板企業對于轉創業板的奢望一直未斷。此前更高層級的政策對新三板企業轉板機制曾明確提出過,但截至目前,新三板企業通過直接轉板至創業板的具體政策仍未出臺,并且這一資本市場升級路徑短期內難以實現。
一位專注于IPO業務的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真正意義上的轉板是在各市場之間實現存量股票轉板,而非IPO路徑的轉板,但目前在新三板和創業板之間實現轉板幾無可能,因為既有法律障礙,也存在較大估值差異。”
在法律層面,該律師表示,現行《證券法》下企業公開發行與上市捆綁于一體,而新三板企業在掛牌時并沒有公開發行,在法律層面無法實現轉板對接。
“今后在A股注冊制全面推開之時,或可能享受到直接轉板機制帶來的便捷。”彭海坦言。實際上,這意味需要A股市場先實現注冊制,而實現注冊制有賴于《證券法》修訂完成,因此短期之內新三板企業直接轉至創業板難以實現。
多元化上市路徑不斷豐富,但目前新三板企業卻遭遇更大的不確定性。彭海表示,新三板企業現在可以實現“新三板+H”形式在香港市場完成IPO,部分新三板企業還可以走扶貧快速通道,但實際上并沒有體現出明顯優勢。
據《證券日報》記者多方采訪,目前新三板企業雖然獲得了多個上市路徑且IPO主動撤回增多,但IPO路徑仍是主要升級之路。截至目前,新三板處于上市輔導階段的掛牌企業有450家左右。
“未來去留還是要看新三板企業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不可隨波逐流,一味盲從。”彭海認為。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