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鏡茹
7月20日,由國際金融論壇(IFF)、美國高盛集團和保爾森基金會牽頭,20多家全球各行業領先企業參與的中美綠色金融工作組在北京舉行了主題為“氣候投融資—政策、實踐和案例”的高級別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專家以及深度開展氣候變化應對研究的各行業頭部企業均表示,中國在參與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相關標準制定和推廣最佳實踐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本次研討會圍繞國家氣候投融資政策、實施與試點建設,金融機構氣候投融資實踐與創新,以及企業低碳減排案例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進一步加強了中國、美國以及歐洲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在氣候投融資方面的交流與合作。IFF學術委員、IFF研究院院長宋敏,IFF學術委員、亞洲開發銀行前首席氣候變化專家呂學都,以及高盛集團可持續發展金融主任卡拉·曼貢共同主持了研討會。
國際金融論壇(IFF)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世界銀行前副行長祝憲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本次研討會旨在通過交流和討論,促進對中國氣候投資政策的了解,推動中國氣候投融資的創新及行業最佳案例的交流和分享。祝憲指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進一步加強全球氣候投融資合作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高盛(中國)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范翔指出,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刻不容緩,但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風險與機遇并存。高盛研究顯示,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方面已經走在了全球前列,全球有65%的氣候應對解決方案,特別是涉及清潔能源和供應鏈安全的方案大多是由中國提出的。中國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可以創造價值16萬億清潔技術基礎建設的投資機會和4000萬的新增就業崗位,這對經濟發展將產生巨大推動作用。
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高在會議主旨發言中指出,近年來,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加強國家治理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形成了政府有力引導、企業積極響應、全民廣泛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李高司長表示,生態環境部持續完善激勵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氣候投融資工作,聯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并支持央行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截至今年4月底,碳減排支持工具助力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生態環境部還在推動氣候投融資項目標準體系建設、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發揮全國碳市場碳定價作用、加強國際合作、完善企業信息披露機制等方面做了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下一步,生態環境部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大力營造有利于期貨投資發展的激勵政策環境,引導金融支持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重點傾斜;引導金融機構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資金支持和保障;指導試點地區高質量開展試點建設工作,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繼續推動氣候投融資國際交流務實合作。
原中國銀保監會一級巡視員葉燕斐對金融監管部門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深入解讀,介紹了央行推出的碳減排資助工具,并指出應對氣候變化中存在巨大的市場機遇。他說:“僅就建筑領域而言,如果將現有建筑進行零碳改造,每平方米投資要超過3000元。全國有1000多萬平方米的此類建筑,如果到2060年前完成改造,需要超過300萬億人民幣的投資。這是一個前景巨大的市場。”
綠色金融工作組多家成員機構在本次研討會上介紹了本單位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主要業務,以及參與相關規則制定和實踐的成功案例。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總會計師朱慶鋒,詳細介紹了該集團承擔的《國家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版》相關研究工作,以及協助金融機構建立綠色信貸評價體系、節能環保產業綠色評價模型及綠色評價信息化系統的相關情況。據了解,中節能還協助蒙古國和斯里蘭卡建立了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評價體系,推動了中國相關標準和解決方案的國際化。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副總裁牛韌在研討會中,圍繞綠色金融賦能“雙碳”發展,重點介紹了其碳金融創新實踐和支持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以及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啟動兩年來取得的成績。此外,他還介紹了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通過開發碳金融衍生產品幫助機構發現碳資產價值,加強風險管理,開展碳資產質押業務盤活碳資產,開發定制化的碳保險等,通過碳金融手段和市場機制推動氣候應對的相關情況。
霍尼韋爾分享了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創新技術方案,萬科集團分享了萬科“生物圈三號”碳中和社區的低碳經濟創新案例,寧德時代介紹了其零碳電池工廠項目方案,中國銀行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其金融支持氣候投融資發展的實踐探索。
(編輯 張明富)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