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題中之義。金融如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整體布局中找準自身定位、把握職能職責,保持金融穩定,構建更加適配新發展格局的金融發展模式,全力服務好中國式現代化,成為重要課題。
2023中新財經年中會“中國式現代化新金融服務”主題論壇6月29日在北京舉行。本場論壇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
中國式現代化為建設現代金融體系明確了哪些方向?當下又該如何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29日在會上表示,實現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要解決兩大難題。
一是金融體系要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民營經濟在稅收、GDP、技術創新、城鎮就業以及企業數量上分別占中國總量的五、六、七、八、九成,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但大部分金融資源流向了包括國有經濟在內的公共部門,金融服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遇到挑戰。
張曉晶指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突出競爭中性,繼續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推動金融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金融部門治理結構的優化。
二是金融體系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張曉晶指出,其中難度在于一個科技創新項目要么投資者都不看好,無法獲得融資;要么投資者紛紛看好,導致獲得融資遠超項目當前發展的需要,產生了大量泡沫,監管部門只得出手抑制。所以,那種期待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最好是“亦步亦趨”、要多少錢融多少錢、不能出現泡沫的所謂良性循環,是很難實現的。
張曉晶指出,破題關鍵在于要意識到“金融是面向未來的”。資本價值取決于未來預期,“現在的經濟不過是未來的資本化”。科技也是面向未來的,發展過程伴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金融就是給風險定價的,這兩者有著天然的結合點,因此需要用預期來決定資產價值。金融體系以及監管機構要接受這種認識論上的革命,支持科技創新,讓“耐心資本”與“風險資本”齊頭并進。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激勵企業創新需要“寬容”的金融市場。
一是對失敗的高度容忍。田軒指出,存續期相對較短的風險投資基金,往往只能投發展比較穩定、商業模式比較清楚的中后期項目,通過包裝幫助其上市。存續期較長的基金則能夠投資早期項目,并慢慢培育扶植企業,允許其不斷探索試錯。研究發現,領投的風險投資對失敗容忍度越高,被投企業上市后的創新數量和質量越好。
二是長期的機構投資者。以美國的退休基金、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為例,其往往不在意下周或下個季度的回報,而是更多關心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這種“耐心的資本”能夠為創新創業的企業提供長錢,能夠很好地監督企業發展。
三是不特別頻繁的信息披露。田軒認為,在確保公司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披露的大邏輯下,激勵企業創新也意味著披露不能太過頻繁。這樣有可能給企業造成短期壓力,帶來管理層短視的問題。
四是更開放的資本市場。研究發現,當一國資本市場、金融市場開放以后,其企業創新數量和質量以及創新企業的數量都會大幅度提升。因為國外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可以大大降低融資成本,提升公司治理,幫助企業分擔創新風險。
五是更加穩定的宏觀政策導向。宏觀政策的不確定、不穩定對企業創新有重要負面影響。田軒指出,當企業家不清楚政策方向時,就只能等待觀望,做短期投資而放棄長期投資。因此,激勵創新必須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針對性,不能變來變去。
金融如何以高質量發展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周景彤認為,應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的新模式,變革風險管理理念。
周景彤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對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金融在服務實體經濟,防范金融風險,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與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這個要求相比,還存在短板或不足,如金融總體上大而不強,金融與產業融合互動不足等。
周景彤認為,應打造金融助力科技創新的新模式。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金融服務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至關重要。
在周景彤看來,圍繞體制機制如何突破,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變革風險管理的理念;二是根據科創企業專利技術等軟資產豐富的特點,開展科技信貸、知識產權抵押等金融產品的創新;三是加快投貸聯動等方面業務的發展和完善。
中國式現代化新金融服務如何落到實處?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余向榮表示,當房價預期出現變化,在信心不足的情況下,提前還房貸是非常自然的選擇。為此必須打破價格-信心的負向螺旋,下調存量房貸利率非常有必要,要推動存量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
(編輯 張偉)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