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6月28日至29日,中國新聞社舉辦主題為“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的“2023中新財經年中會”。
本次會議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網承辦,《國資報告》雜志社、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國是直通車、中國僑網、中新視頻、中新經緯聯合承辦。會議邀請部委相關負責人、國內外權威專家、商協會和企業代表,共同研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機遇與挑戰,凝聚社會共識,奮進新征程。
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作為主辦方代表致歡迎辭時表示,2023年是中國經濟恢復向好、攻堅克難的關鍵一年,我們需要克服阻力、破解難題、矢志前行。希望這次會議有助于海內外進一步了解把握中國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同時提供更加全面準確的中國經濟觀察分析和政策解讀。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畢井泉在主旨發言中表示,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高質量發展就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我們既要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要任務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創新,也要從支撐發展、維護安全的現實需要認識創新。
畢井泉建議,鼓勵創新必須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必須落實科研人員個人分享利益的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必須破除制度性障礙,努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生態環境;必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建中央副主席孫東生在主旨發言中表示,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都需要一個共同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就是產業體系的現代化水平,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立。民建中央在近幾個月的考察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我國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建和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成效。
孫東生認為,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需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以市場需求來牽引產業體系的發展;第二要以產業鏈水平的提升來加快產業生態建設;第三要以科學與技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協同來推動創新生態建設;第四要加快優勢領域中的標準制定,鞏固產業優勢,并不斷把我們的標準推向國際。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高培勇在主旨發言中強調,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必須告別慣性思維,不能身子進了高質量發展階段腦子還停留于高速增長的階段。要從有意識到下意識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告別慣性思維,才能走好走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主旨發言時表示,推動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要從實際出發,不求最先進,求最適宜;不求最優解,求滿意解。在基礎技術上跟上不掉隊,在新基建上加大投資追趕,在應用場景和平臺上開放競爭,在連接和終端消費上揚長避短。我們不去跟美國比最先進、比原始創新,而是從自己的優勢出發,揚長避短。
在青年圓桌會環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三位青年經濟學者暢聊了青年視角下的中國經濟以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機遇。
吳薩表示,產業要發展,最后比拼的不是工匠和設備,而是創新能力,而創新的能力和本錢是在基礎研究階段?;A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不是靠人海戰術,靠的是頂級科學家、頂級人才。我們在科研領域一定要有大的突破,要給予全世界最寬厚的政策、最好的條件,去吸引最頂級的特別是基礎研究的人才來參與國家的自立自強。
談及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吳薩認為,金融的改革一定要匹配甚至還要適度超前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因為金融有指揮棒的作用,金融改革會帶有大量的政策含義。相信通過本輪改革,能夠使得我們金融監管的協同性增強,各項要素推進,為實體經濟的增長做好生產性服務的功能,助推中國高質量發展。
夏樂表示,在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想要以高質量的開放來推動經濟的發展,以下兩點要堅持下去:一是以負面清單吸引海外高質量的投資要堅持下去,特斯拉進入中國后產生的“鯰魚效應”就是例子;二是不僅僅要看到“全國一盤棋”,也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他們是非常有能力的。從外企的角度看,普遍認為現在中國開放的力度在文件方面已是完備的,接下來要注意的是政策的落地。
萬喆則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比如很多人說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是彎道超車,但我覺得從歷史整體看,沒有什么是彎道超車的,都是在直道上有足夠的積累后,遇到了一個歷史轉折的機遇,才能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未來中國金融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支撐能力會越來越凸顯,同時也要做好風險防控,尤其是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一是做好監管的正位,防控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金融空轉;二是金融改革還會進一步地加深,以促進市場要素配置的優化。
青年圓桌會之外,“2023中新財經年中會”還設置了五場主題論壇,主題分別為“現代新國企”“中國式現代化新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僑商之道”“弘揚企業家精神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數字新生態”。
(編輯 何帆)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