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以“硬科技高質量創未來”為主題的“2022中國股權投資發展論壇”在南京建鄴區舉辦。
來自私募股權、創投、母基金、上市公司、券商、銀行、信托等機構的100余名業內人士共聚一堂。與會嘉賓認為,近年來,長期資金入市環境正在出現積極變化,創新資本迎來長青周期。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新時代的投資主流,對于投資機構來說,如何深入推動實業投資、以更強的資源配置效率澆灌創新經濟枝繁葉茂,成為新時代的投資課題。
長期資本助力基業長青
近兩年,硬核科技創新呼吁“耐心資本”,私募股權創投行業里長錢活水齊頭并進,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入市動作頻頻,行業創新資本迎來長青周期。
中國證券報黨委委員、副總編輯蔡國兆認為,私募股權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應培育“耐心資本”,以長期之力共筑基業長青。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加速之際,“耐心資本”呵護科技創新的發展成為私募股權、創投行業搶占先機的題中要義。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長期資金入市環境正在出現積極變化。隨著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的專業化水平顯著提升,長期資金追求長期穩定收益的需求與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擅長發掘和培育長期價值的能力越來越相匹配,雙方合作空間大大拓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委員、副秘書長黃麗萍表示,截至目前,百億級管理規模的管理人達到268家,管理規模6.6萬億元,占總體比重48%。這些頭部機構越來越成為長期資金資產配置的重要合作伙伴。
湖南大學教授、中國證監會市場二部原副主任劉健鈞表示,新時期下,股權與創投行業資金來源逐步多元化,但主流資金進入仍需制度突破。他建議,個人養老金制度今年步入實施階段,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后,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可修訂有關規定,允許個人養老金投資股權和創投基金。
“智造”時代已至
“我們做股權投資或風險投資時,一定要和國家發展結合起來,不能忽略時代特征進行投資,目前的時代是最合適做硬科技投資的時代。”毅達投資高級合伙人薛軼表示。
新時期下,服務國家創新驅動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以基金投資實踐引導社會資本歸本溯源,加大對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支持,是私募股權創投基金踐行歷史使命的必經之路。
海通開元董事長張向陽表示,近年來國內有越來越多資金涌入硬核科技投資領域,這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第一,中國經過了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發展,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已經遇到了瓶頸,需要科技創新幫助我們更進一步。”第二,經濟全球化面臨一定挑戰,“我們之前有一些原材料、配件可以到其他國家采購,但現在很多缺口需要我們自己填補”。在此背景下,外部客觀環境的變化也對我國科技創新提出了更多要求。第三,科創板等相關市場平臺的建設正在不斷完善,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這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舉例而言,之前投生物制藥的機構很少,因為投入時間太長,但是現在推出了科創板上市機制,這在政策上為很多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支持。”張向陽還表示,ESG等綠色發展理念的倡導也促使投資機構將更多目光投向科技型企業。
“立足于‘制造立國,科技為本’的國策,我國早期發展借助制造業產業鏈等方面的優勢。但是隨著產業升級、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推進,‘科技為本’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也需要落到實處。”光速中國合伙人孫健認為,目前,外部壓力、內部變化導致短期內大量資金投入到硬科技領域,無論是項目估值還是投資金額都不斷創出新高。
優秀科創企業具備競爭優勢
在硬科技投資席卷全球之際,如何占領創新高地,如何深入推動實業投資、以更強的資源配置效率澆灌創新經濟枝繁葉茂,成為私募股權創投機構亟待思考的新課題。
“作為創投機構,我們在看好國內大市場的情況下,也非常鼓勵參與投資的企業在海外拓展業務。其中,優秀企業在科技領域的研發、創新以及有別于國外企業的迭代速度,是我們很大的競爭優勢。”祥峰投資管理合伙人夏志進表示,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前景充滿信心,優秀的科創型企業未來不僅僅能夠在國內取得市場份額,在國際上也會越來越有競爭力。
具體到投資方向上,薛軼重點提到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投資機會。薛軼認為,未來全球在生物醫藥或生物制造領域的博弈力度預計會進一步加大。“我們曾經做過統計,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文獻數量在全球排名第二,說明我們在這一領域與世界頂尖水平沒有任何差距;我們有非常好的制造業和產業化基礎,疊加該領域所擁有的廣闊應用前景,相關科技能夠對原有產業生態進行一次升級改造。”
孫健強調,目前國內半導體設備行業面臨著比較明顯的邊際變化。實際上,國內廠商的很多設備已經基本達標,但是客戶鑒于對成本、可靠性、習慣性等方面的考慮,還沒有積極嘗試和采用這些國內廠商的設備,這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展示和證明自己的機會。同時,疊加國內可能會對半導體設備采購提供較大金額的政策支持,相關行業邊際變化預計會步伐更大、速度更快。
“我們持續關注的方向之一是機器人自動化相關領域,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保持傳統制造業競爭力所需要的手段。我們注意到,目前許多相關新技術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夏志進稱。
20:15 | 金天鈦業持續推進“一體兩翼”戰略... |
20:10 | 網翎衛星上網機保障神十九返回艙高... |
20:09 | 持續深耕晶體設備領域 晶升股份2... |
20:01 | 5月1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ST新... |
19:36 | 合肥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市青聯... |
19:17 | 英集芯: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07000股 |
19:17 | 風范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31790... |
19:15 | 揚電科技:電力設備制造行業整體需... |
19:15 | 經緯輝開:公司將子公司新輝開原有... |
19:15 | 巨星科技:本次對等關稅對行業格局... |
19:15 | 天娛數科:公司跟宇數科技沒有合作... |
19:15 | 道氏技術:單壁碳納米管因其卓越的...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