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2018年7月6日下午,《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18)》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金融科技青年論文選集(2018)》征集也同時啟動。會議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金融科技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作為支持單位,金融科技50人論壇(CFT50)、騰訊研究院參與承辦。
《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18)》系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與金融科技50人論壇(CFT50)聯合推出的系列年度報告的第一本。報告旨在系統分析國內外金融科技創新與發展狀況、演進動態與市場前景,充分把握國內外金融科技領域的制度、規則和政策變化,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相關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包括致力于為金融科技相關監管部門、自律組織及其他經濟主管部門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為金融科技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業務探索提供有效支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獻素材。
在致辭環節,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指出,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征,金融產品服務更加智能、業務場景結合更加緊密、數據資源價值更加凸顯、經營模式更加靈活,但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他強調,要推動新時代金融科技朝著行穩致遠的方向發展,走安全可控之路、正本清源之路、普惠民生之路、綜合治理之路、合作共贏之路。
中國銀保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處長蔣則沈指出,對于金融科技命題,全球監管機構均持續關注并在做相應的跟蹤和研究,尤其從風險監管的角度,關注金融背后的風險問題和科技背后的安全問題??萍寂c金融的融合,是一個長周期過程。例如,銀行業發展從來沒有離開過科技的支撐和應用。但金融科技也需要關注以下問題。首先,很多金融業務本身具有本源的脆弱性,表現在:內在的期限錯配性質、金融交易和市場運行需要市場和公眾的信心、以及金融業務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性等,這些內在脆弱性的存在各方需要時刻關注金融體系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其次,科技的出現改變部分金融領域的運行效率和業務模式,但是不是適合所有的金融業務和金融領域,是否能消除金融內在脆弱性,值得研究和探討的。第三,金融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應重點思考的問題,包括金融科技探索需要保持一個長周期的視野和心態、對從業者行為的規范約束、也需要有應對損失的準備和有效可控的分擔機制。
在《中國金融科技運行報告(2018)》發布環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CFT50首席經濟學家楊濤、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賁圣林分別做了報告。
楊濤指出,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沖擊與影響,在歷史上從未如今天這樣強烈。金融科技的使命,也是為了改變金融發展中的各種扭曲,實現新金融技術與制度的優化組合。其根本作用是通過使金融“走下神壇”,以開放、融合、共贏,改變金融資源配置方式與產業分工模式。雖然它是一把“雙刃劍”,但在有效引導下,完全能為解決原有難題提供全新路徑。迄今為止,關于金融科技的研究框架普遍不夠清晰,也沒有形成公認的研究思路。本報告試圖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從而為政策層、業界、學界提供分析的基礎與共識,并會長期堅持這項工作,以此來不斷地“拋磚引玉”。
賁圣林則認為,業界和持包容態度的監管當局對金融科技的發展貢獻很大,而學界的貢獻需提升。金融科技的發展需要四種能力:第一種是自律,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產業需要有自我克制的能力,需要行為邊界、業務邊界和外部約束機制讓其保持定力;第二種是活力,需處理好規范與發展的平衡問題,在一定邊界范圍內保持活力,在創新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第三種是耐力問題,目前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具有引領世界的勢頭,但唯有培養好耐力才能讓金融科技行業行穩致遠。第四種能力是動力問題,文化至關重要,如果金融創新都是以套利為導向,而不是為社會提供服務,那么金融科技就不會發展。
《金融科技青年論文選集(2018)》征集啟動儀式同期舉行,騰訊研究院秘書長張欽坤對征集活動做了介紹。金融科技50人·青年論壇(CFT50·青年論壇)是由金融科技50人論壇與騰訊研究院共同發起并主辦的青年學術交流平臺。青年論壇的宗旨為優秀的青年金融科技學者、實踐者,提供理論與創新的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平臺;支持青年學者就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重要問題和未來趨勢開展研究。計劃推出《金融科技青年論文選集(2018)》,鼓勵青年學者做深度的學術思考與研究,為金融科技領域發現和鼓勵人才。現場,還為CFT50青年論壇首批成員頒發了聘書。
隨后,來自行業協會、各類機構和學界的專家,進一步圍繞“金融科技助力實體經濟轉型與發展”的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和討論。會議在極具學術氛圍的研討中結束。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