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這是一個屬于變化的時代,城市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如何捕捉變革時代的城市動向,成為我們應對未來浪潮的共同命題。
4月24日,“2035投資未來城市論壇暨2018高和投資人大會”在北京中間劇場舉辦,關注未來城市的經濟學家、城市與建筑學家、跨界設計師、投資人、城市更新創新實踐群體齊聚一堂,從藝術、金融、科技等多個維度預言和解讀2035未來城市,判斷和把脈變革時代的投資機遇。
伴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加速發展,多元融合新物種倍出,科技智能革新升級,極致的全場景應用體驗不斷推新,使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空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重新塑造。
本次論壇圍繞“直面2035,可見而超乎想象的城市未來”,邀請經濟學家何帆、建筑評論家周榕、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婁永琪、高和資本合伙人蘇鑫,從設計、建筑、金融等多個角度共同探討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面向2035的城市未來,如何以未來思維進行城市更新的先鋒實踐。
論壇上,何帆對中國的未來經濟進行了預判,他認為,中國正在加速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代,同時,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從以制造業為主轉向以服務業為主,這些因素使中國經濟變得更加穩定,但潛在增長率會變慢。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很有可能來于已知的變量,而不是新的動能。
蘇鑫也表示,無論是社會的轉型,經濟的變化,還是地產行業的變化都足以說明中國正處在拐點時代,未來的中國是60后被90后重新洗牌的世界。在當下的中國,有三個核心力量可以持續穩定的發展,第一是城市轉型;第二是消費升級;第三是存量盤活,這正是城市更新所要解決的問題。“城市更新如何把低效的資產發展起來,需要三把動能鑰匙,那就是體驗、場景和情懷。”
活動現場,婁永琪從設計角度發表了“NICE2035社區:從創新終端到源頭”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創新將讓未來城市的潛力得以釋放,第一是技術驅動創新,第二是市場拉動創新,第三就是設計創新,雖然設計很少研究人們的需求,但它卻是一種滿足人們需求的創新。
而對于未來城市的技術革新,周榕則以“未來2035,靈境生態與城市新神話”為主題,表示技術的進步讓文明空間轉移到城市,而資源的分布讓城市不再成為中心,城市碎片化將使整體的空間價值發生變化。借助物聯網的力量,人工智能將存在于城市空間的每一個場景,未來城市將成為包容人類生活的超級大腦。
除此之外,活動還舉辦圓桌論壇,為現場帶來了全新的觀點碰撞。國開金融副總裁左坤、華融融德前董事長現朗姿韓亞創始人袁懷中、上海銀行北京分行行長陳力平、嘉德集團董事長黃曉華、金茂資本CEO周立燁、紅星美凱龍執行總裁郭丙合、中糧集團朝陽大悅城總經理李瑞、華融融德總經理黃春雨、春光集團董事長王啟春、翰同資本創始人王倩等大咖面向未來,共同探討“投資未來的城市更新資產證券化創新”及“城市更新從浪潮到常態的實踐機遇“;同時,現場還有會唐網聯合創始人、聯合總裁唐亮、HIWORKCEO賈蓉、牛辦科技CEO胡濤等一群年輕的城市創新實踐者,全面分享在城市更新創新業態迭出的年代,空間服務創新的實踐和前景。
事實上,此次大會不僅是一場思想盛宴,也是高和品牌戰略的一次全新亮相。據悉,高和資本自2009年成立以來,致力于用金融重塑城市面貌,引領與推動中國城市更新,經過近九年的發展,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商業地產私募股權基金、國內頂尖的不動產資產管理機構、國內不動產證券化領域重要的開拓者和引領者。截止目前,高和資本在商業不動產領域總投資額超過360億元,并完成不動產證券化產品(包括CMBS和REITs)約238億元。
在這個加速度變化的時代,高和資本從最初的舊樓改造,到如今已初步形成“資產管理與并購基金、價值實現與資產證券化、創新內容投資與輕資產基金”三大業務板塊。2018年,高和資本戰略升級,將全力構建相融共生的高和城市更新資產管理價值新生態,打造領先的城市更新投資機構。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