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2025上海車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車展期間,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大眾”)在雙場館展出,展示了其強大的產品陣容和創新實力。在5.1號館的聯合展臺上,上汽大眾與一汽大眾、大眾安徽共同發布了三款未來概念車,其中全新概念車ID.ERA尤為引人注目,標志著上汽大眾在新能源領域的全新啟程。而在3號館上汽集團館中,上汽大眾則著重展示了其出眾的工藝質量和制造工藝,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到上汽大眾在品質方面的嚴苛要求。
上汽大眾以其強大的參展陣容吸引了眾多媒體和觀眾的目光。車展間隙,《證券日報》記者對上汽大眾副總經理兼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范必歐和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李俊進行了專訪,深入探討了上汽大眾在車展上的亮點、市場表現、合資2.0戰略進展以及未來發展規劃。
面對中國車市激烈的競爭環境,上汽大眾依然保持了穩健的市場表現。李俊表示,去年全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上汽大眾在合資品牌中持續保持銷量冠軍的地位。盡管燃油車賽道的整體份額有所波動,但上汽大眾的銷量依然保持上升趨勢,3月份燃油車市場份額達到了8.5%以上。此外,上汽大眾還通過推出“一口價”政策、動力總成終身質保以及整車終身質保等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滿意度和市場競爭力。
基于行業發展與用戶需求的升級,上汽大眾于去年提出了合資2.0戰略。范必歐表示,通過融合中國資源與德國品質,上汽大眾正全面升級產品序列,包括燃油車、電動車、插電混動以及增程式電動車等多元化產品。李俊進一步指出,ID.ERA概念車作為合資2.0戰略的一款旗艦級產品,計劃于明年上半年上市,將為用戶帶來煥然一新的新能源體驗。
在燃油車智能化領域,上汽大眾的Pro家族表現領先。李俊表示,未來上汽大眾將繼續把最新的輔助駕駛技術應用到燃油車產品上,確保Pro家族在智能化方面保持領先地位。同時,Pro家族的智能座艙已經完美融合了大語言模型,如DeepSeek和文心一言等,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智能交互體驗。
質量是上汽大眾的生命線。范必歐強調,盡管研發和上市時間都在縮短,但上汽大眾絕不會在質量上妥協。公司對車身結構、發動機以及新能源車電池等都進行了嚴苛的測試,確保每一款產品的卓越品質。李俊也表示,上汽大眾在質量方面的投入是重中之重,只有確保產品品質領先于市場,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
在直播和社交媒體上,上汽大眾非常歡迎用戶提出不同的聲音和建議。范必歐表示,這些聲音是幫助上汽大眾改進和提升的重要動力。未來,上汽大眾將繼續關注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產品策略和營銷打法,確保每一款產品都能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
在增程技術方面,上汽大眾也做好了充分準備。李俊表示,ID.ERA量產車將搭載EA211發動機,并在底盤技術和調校上投入了大量心血。明年上市時,ID.ERA將具備非常強的市場競爭力,成為上汽大眾在新能源領域的一款重要產品。
2025年作為上汽大眾的服務年與品質年,公司在服務品質升級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李俊表示,上汽大眾對經銷商考核體系進行了重大調整,將50%權重轉向服務品質評估;同時,數字化服務工具全面升級,為銷售顧問配備了先進設備;此外,還借鑒醫療服務模式實現了售后服務透明化,讓用戶明明白白消費。
展望未來,上汽大眾的新車規劃同樣豐富多樣。李俊透露,ID.3 GTX套件款預計將于6月份上市;下半年還將推出朗逸Pro和新凌渡L兩款轎車產品。這些新車不僅在外觀和配置上有所提升,還將在智能化和動力性能等方面帶來更加出色的表現。
此次上海車展不僅是上汽大眾展示其最新產品和技術的平臺,更是其向市場傳遞信心和決心的舞臺。隨著合資2.0戰略的穩步推進和新產品的不斷推出,上汽大眾有望在未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并引領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潮流。
(編輯 張昕)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