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10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通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明確采取貨幣化安置方式新增實施城中村改造的工作,對于更好更快解決安居工作和更好消化庫存房源等具有積極作用,對于房地產供求關系的進一步優化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其也有助于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防范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房地產房屋安全三項目標的達成,具有非常好的綜合效應。
兼顧改造與存量消化
城中村改造是房地產“三大工程”之一。以上海為例,2024年上海的城中村原改造目標為認定10個項目;截至8月底,已認定項目8個,占原計劃的80%。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上海9月21日舉行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推進會上強調,緊扣城市總體規劃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大決心、更強合力,推進城中村改造邁出更大步伐。
“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是繼此前房地產‘三大工程’后,再次為城中村改造賦予新的使命。”嚴躍進表示,在新形勢下,城中村改造工作將成為消化住房庫存的重要動力。
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明確將采用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有別于此前建設安置房等實物安置方式,受到市場的普遍關注。
“在消化和優化存量,籌集存量房做保障房的新導向下,安置方式發生重要變化。”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主要是兼顧了推進城中村改造和庫存消化。
嚴躍進認為,貨幣化安置的方式,主要是指發放現金和房票。按照目前各地推進的情況,房票的可能性要更大。
隨著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今年以來,多地已經展開了對于房票安置的嘗試。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今年以來已有超50地出臺房票安置政策。
其中,廣州等一線城市已經將房票應用于城中村改造安置過程中。4月18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首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房票安置啟動活動舉行,發放了全國首張“依法征收、凈地出讓”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項目房票。
嚴躍進認為,這兩年房源量相對多,可選擇面大,通過房票等方式進行貨幣化安置,將有助于促進全市范圍購房需求和房源資源有效對接,具有高效率的導向,群眾滿意度也高。另外,積極推進房票政策,可以發揮房票優勢,進而降低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和負擔。
資金及政策加持改造
本次新增實施的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規模為100萬套。對此,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通過貨幣化安置的方式,若按100平方米一套計算,100萬套住房將帶動規模達到1億平方米,有利于為市場釋放更多住房需求,消化存量商品房,隨著這部分需求進入市場,市場交易活躍度有望繼續提升。
“我們對重點城市做過統計,35個大城市有170萬套的需求,全國地級城市有297個,大家可想而知,這種需求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還會有更大需求。”談及城中村改造的需求規模,倪虹稱。
倪虹還表示,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還可以在100萬套基礎上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李宇嘉認為,這表明城中村后續還有改造空間,整體規??赡軙?00萬套。
此外,倪虹還提出了針對新增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項目的五條主要支持政策:一是重點支持地級以上城市。二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給予專項借款。三是允許地方發行政府專項債。四是給予稅費優惠。五是商業銀行根據項目評估還可以發放商業貸款。
“這次支持政策中明確提及了地級市的概念,覆蓋面更廣。”嚴躍進認為,支持政策還明確了專項借款、專項債、商業貸款三類資金支持及稅費優惠,充分說明支持保障力度非常強。
此前,城中村改造資金由多渠道籌措,包含政策性金融機構貸款、城市更新基金、商業銀行貸款等。以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專項借款為例,截至今年6月初,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已發放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1800多億元。未來,對城中村改造的支持或將進一步加大。
(編輯 李波 孫倩)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